扬大伯藜学子助梦甘肃 天水两地乡音一份情图文
发布时间 :2014-07-22

1.JPG

   “这些衣服和书本是我儿子小时候用的,还是半成新的,你们都拿去送给山区的孩子们吧。”在热闹的扬州金湖湾小区扬大外院募捐点,一位阿姨将满满一蛇皮袋的物品交给了为甘肃山区孩童募捐的“陶学子”们。
 今年暑假,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大一的甘肃姑娘潘鹏英组建了一支伯藜助梦之队,前往甘肃省天水市关山村关山小学进行义务支教。队员们都是受陶欣伯助学基金资助的90后大学生。从小在社会关爱下成长的他们,一直心怀感恩,期待着有一天能够用自己的力量来回报社会。临行之前,他们走访了扬州许多社区和商场,收获了许多来自扬州市民的温暖。

“软妹”摇身变“鹏哥” 组织支教被误认传销

    潘鹏英是在甘肃天水农村长大的,到城市上大学为她提供了第一次离开农村的机会。“来到大学我才知道原来外面有这么广阔的天空,我希望把我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带回闭塞的甘肃山区,不要说为那里的孩子打开一扇门,哪怕只是打开一扇窗也好。”潘鹏英动情地告诉记者。
    刚进大学,潘鹏英就积极加入了学校里的一些公益社团。别看这个女生身材娇小,身高只有1米5,就误认为她是个“软妹子”,她可是巾帼不让须眉的“真汉子”。为了暑期里能够组织团队去甘肃支教,她独自一人完成了学校审批、联系当地学校和招纳队员的所有工作。最忙的时候,她连续一个月天天从偏远的扬子津校区跑到中心校区,奔波下来人变黑了,也变瘦了,可她一句怨言也没有。周围的同学和老师看着都心疼,几次劝她放弃。可是潘鹏英这个西部小犟妞毫不怯懦,愣是将自己的支教活动策划改了修,修了改,直到通过学校审核为止。社团里的小伙伴也被她这种执着倔强的精神所折服,纷纷亲切地称她为“鹏哥”。
    本次跟随“鹏哥”去甘肃支教的队员都是她在扬大伯藜学社结交的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他们听说“鹏哥”今年暑假要组织一个助梦甘肃的支教团队后,纷纷踊跃报名。不过,招募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顺利。就在“鹏哥”打算确定支教人员时,她接到一通来自云南的陌生电话。原来助梦队成员杨清星的爸妈得知儿子报名后非常担心,他们害怕单纯的儿子是被骗去做传销了,保险起见,他们向儿子要了潘鹏英的电话号码。接到电话的“鹏哥”了解情况后哭笑不得,诚恳地向二老解释了半天,并保证自己真的是去山区支教,不是做传销的,最后还给二老发了学院团委的证明照片,杨清星的爸妈这才放心地给儿子的山区支教之旅开了“绿灯”放行。

校园社区齐募捐 众人拾柴火焰高

    为了募集到足够的物资,潘鹏英等几位“陶学子”从五月份就开始为此次的伯藜助梦之行募集义款。他们每天一下晚自习就匆匆赶回宿舍,拿起麻袋,开始“扫楼”。在每层楼每个宿舍寻找着饮料瓶、废旧物品、小玩具等等。周末的时候,他们还走访社区。热心的市民纷纷伸出自己的双手,有钱出钱,有物出物。几天功夫,伯藜助梦之队就募集到了大量物资。他们把废旧物品卖了集钱,把一些能用的衣物、玩具等留下来清洗,准备带给山区的孩子。“送到洗衣店太贵,学生们都是自己洗、晒募集到的物品。”外国语学院的团委书记周宏伟告诉记者。为了帮助陶学子们顺利支教,扬大外国语学院也献出了自己的爱心,提供了部分资金资助。

    伯藜学社里的其他成员也没闲着,做家教、端盘子、发传单……为了给山区的孩子们多筹一元钱他们再苦再累也值得。陈一轩是伯藜学社的一名大二成员,室内设计专业的他为了给甘肃支教之旅出份力,卖掉了用大半个月辛苦完成的室内设计图。被问及感想时,朴实的陈一轩没有煽情的话语,只是淡淡说了一句:“我也是贫困学生,帮助那些孩子就像帮助曾经的自己。”

阳光体育进山区 初学英语主动要求夜自修

    “大家知道我国的国球是什么吗?没错,就是我手上的乒乓球。打乒乓发球时要将球抛起,用食指扣住球拍反面中部,大拇指扣住球拍正面……”体育老师杨泽政站在乒乓球球桌旁,手把手地在教关山小学的孩子们打乒乓的姿势。

    关山小学是一所只有4间简陋瓦房的山村小学,全校只有32名学生,3名村办老师。经过30个小时的长途跋涉来到这里后,伯藜助梦之队的成员就惊讶地发现,早在2007年国家教育部就开始提倡的“阳光体育进校园”在这里竟然毫无踪影——学校里没有体育老师,也没有体育课,破旧的校舍外除了一片黄土场连一个像样的操场也没有,更别提什么体育器材了。了解情况后,支教队员们立刻用募集得来的资金为学校添置了乒乓桌、羽毛球拍、足球等物件。一场“阳光体育进山区”的运动会就此拉开帷幕。

    “除了教学生打乒乓、踢足球等,我们还组织了阳光晨跑。每天早上7点,我就会吹着口哨带着所有学生绕黄土场慢跑5圈。孩子们跑得很好,教了两三遍就能踩准节奏。”临时体育老师杨泽政在电话里兴奋地告诉记者,满满的都是掩饰不住的自豪。

    关山小学处在甘肃偏僻山区里的关家村,那里从来没有出过一位大学生,也没有人知道英语究竟是一种怎样的语言。为此,6名扬大学子分工合作,从最简单的26个英文字母教起,给山区的孩子们上了人生中第一堂英语课。孩子们由于从未接触过英语,再加上自身方言口音很重,学起来有些吃力。几位老师本以为学生们会打退堂鼓,却没想到吃完饭后,所有的学生又来到学校主动要求上英语晚自习,这种刻苦的精神让6位同样还是学生的支教队员分外感动与钦佩。下课后,一群孩子立刻围住4位早已自称是“老男孩”的男老师,一字一顿清楚地喊道:“You are handsome!”4位有泪不轻弹的好男儿瞬时间感动得眼眶泛红。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扬大外国语学院周书记得知伯藜助梦之队在当地支教的表现后,欣慰的表示,“6位支教队员用自己的所学教给山区贫困学子改变命运的知识,这种回报社会的方式既温暖又意义深长。扬大为你们感到骄傲!”

     用自己的所学教给山区贫困学子改变命运的知识,这种回报社会的方式既温暖又意义深长。扬大为你们感到骄傲!”

 

来源:中国日报江苏记者站 | 作者:周倩 邹艳琦 | 编辑:张露笙 |

 http://js.chinadaily.com.cn/news/zhibo/zhuangao/2014-07-21/10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