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大学伯藜学社“博乐学堂”喜获“江苏省十佳青年志愿服务项目提名奖”
发布时间 :2017-05-27

2017年4月,南通大学伯藜学社“博乐学堂”从几百个青年志愿服务项目中脱颖而出,喜获由共青团江苏省委、江苏省志愿者协会共同颁发的“江苏省十佳青年志愿服务项目提名奖”。

1_meitu_1.jpg

南通大学伯藜学社“博乐学堂”公益项目起源于2013年学社成立之初的社区义务家教,主要用以解决新市民子女在城市适应过程中出现的人际合作、学习兴趣、情绪控制等方面的问题。2014年,学社成员利用暑假空隙将服务范围扩大到中西部乡村小学。这一项目受江苏陶欣伯助学基金会捐助、南通大学大力支持;为筹集更多经费,陶学子面向社会进行募捐,并将所募资金全部用于改善乡村小学校园文化。

2_meitu_1.jpg

通大陶学子周金菊在终审答辩环节中曾介绍称,“博乐学堂”谨记“自助、互助、助人”的工作原则,通过围绕两对象、建构五途径、达到三融合的“253助教模式”,帮助新市民子女适应城市生活,将江苏省先进的教育理念带到偏远山区,利用有理念、有系统、有层次的短期支教来扭转山区基础教育的传统思维模式。

“253助教模式”是“博乐学堂”的创新之处,但什么是“253助教模式”呢?“2”是指项目使两类人群受益,包括新市民子女、山区小学学生以及自助助人的陶学子;“5”是指项目实施的五种途径,包括特色课程、德育教学、素质拓展、公益服务和社会调研;“3”指项目目标是实现三个融合,即小学生与外界的融合、陶学子与社会的融合、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的融合。

“博乐学堂”成立四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参加活动的陶学子累计260余人,受益700余人次,受益家庭累计480余户,在合作社区实现拜访孤寡老人全覆盖。

因为成绩突出,这一项目荣获南通大学2015、2016年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二等奖,其支教事迹获《中国教育报》、《南通日报》、《江海晚报》等各大报社、网站报道。指导老师荣获2015、2016年江苏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先进工作者称号,南通大学2015、2016年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称号。教员刘鹏程获评2015~2016学年“南通大学好青年”。多名教员获南通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杰出、先进个人。2015年10月,南通大学伯藜学社凭借多次组织、参与志愿服务,弘扬当代大学生的优秀风貌,获评南通市“先进学生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