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上午,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书记周红副教授应邀来到基金会,为陶学子带来一场主题为《和谐人际 给力成长》的“人际关系”讲座,和同学们一起探讨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看待他人、如何看待社会,从而改变自己,成长自己。在宁项目合作院校的40位陶学子参加了本次活动。
这一主题讲座是基金会心智赋能工作坊的首期活动,也是基金会践行发展型助学模式的有机组成部分。张利伟秘书长致辞称,心智是心理和智能的结合,打个比方而言,心智模式就相当于每个人人生的操作系统或者发动机,“未来能走多远,取决于你的内在操作系统或者发动机是否足够强大”。说起举办活动的初衷,张秘书长希望给予大家的不仅是眼前的成长机会,更多的是能够对大家的未来有所帮助。
作为江苏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专家,周红老师不仅善于准确把脉当代大学生的心理活动,而且拥有幽默的演讲风格,生动的案例信手拈来。工作坊伊始,周老师从自己接触基金会的过程说起,引入今天的主题——人际交往;又以培训签到为例,分析所有的行为背后都有原因,我们面对这个世界的方式关乎自身的行为。故事娓娓道来,“心智模式”概念呼之欲出。
针对到场同学对本次活动的预设和期望,周老师发起了提问。南京中医药大学王同学提及,校园生活的压力让自己喘不过气来,希望能够自我放松。南京工业大学文同学认为自己的人际交往存在一些矛盾,希望能够学会梳理这些矛盾,明确自己应该怎么做。
接下来,周老师分别从“什么是人际关系”“为什么要塑造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如何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等三个方面展开演讲。她首先从认知层面告诉大家人际关系的概念、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以及人际交往的四种心态,和大家共同探讨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看待他人、如何看待社会。在过程中穿插了互动讨论,比如请每位同学用三个关键词介绍自己,并说出相应的支撑点作为这样概括的理由,并分享给大家。同学们很快分组热情地参与其中,有人说善良、在意别人的眼光、喜欢自嗨是自己的特性;有人用拖延症、喜欢挑战、外冷内热代表自己;有人说自己乐观、真诚、善良……周老师则对大家的分享心态、内容和方法进行点评,阐述理由,并鼓励大家将这一行动延续到实际生活之中。
周老师不时回顾亲身经历和切身体会,由此引导大家学会认识自我,将抽象的心理学概念和原理融入到具象的日常生活中进行讲解。她以诙谐幽默的语言,让同学们在一阵阵笑声中领悟到个中含义。等到大家接受理念之后,周老师向大家介绍了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技巧,包括倾听、表达、换位思考、应用非言语技术、宽容、适度自我分享等。在结束的时候,周教授鼓励大家要悦纳自己、喜欢别人,成长自己、支持别人。
张利伟秘书长感谢周红老师的分享和指导,提出大学生有两件事情很重要:一个是硬件,把知识学好;一个是软件,基金会把它落脚在心智模式,希望通过心智赋能工作坊这样的形式,帮助陶学子建立平等看待他人、肯定自己、学会宽容的心智模式。他还预告称,第二期心智赋能工作坊将在12月举行,欢迎同学们再此参加。
供稿:沈梦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