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博导走进第27期伯藜沙龙,澄清背单词误区
发布时间 :2018-03-09

在这春暖花开的开学之际,伯藜沙龙迫不及待的又和大家见面啦。

这一次张利伟秘书长给大家请来了重量级嘉宾、南京大学双语词典研究中心主任、博导魏向清教授。为了让大家对英语词汇学习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第27期伯藜沙龙由魏教授就英语词汇深度学习的策略和方法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同时详细介绍了辞书使用的种类、用途和规范。

DSC_0144_meitu_5.jpg

魏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双语词典学和术语翻译研究,现任南京大学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中心主任、双语词典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辞书学会副会长,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先后主持国家级重点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出版学术专著、编著和译著多部;代表性著作有《新时代英汉大词典》(副主编)、《双语词典译义研究》等。

本场沙龙由基金会高冰宁老师担任主持人,来自13所项目合作院校的37位陶学子及非陶学子参与了本次活动,看来四六级考试在即,大家的学习劲头都很足。

为了打破沉默的气氛,驱赶大家的羞涩,这一次的沙龙我们增加了破冰环节——击鼓传“汪”,对,你没有听错喔,就是击鼓传“汪”。两轮音乐结束,拿到旺财的童鞋都接受了我们精心设计的大冒险挑战,配合这次沙龙主题被旺财砸中的陶学子上台念了一段英文的绕口令,唱了一小段英文歌曲,自然而然的检查了一下同学们的英语水平。

“为什么学外语?”魏老师开篇就向同学们进行了提问,索性陶学子们也是有备而来。

有同学说:学英语起初是为了考试而学,后来为了找工作而学,学好英语才有更多的机遇;还有同学说:本专业需要掌握大量的专业词汇,经常查阅外文文献,参与学术讨论等,对英语学习要求高。

“学英语是为了和外界有更多的沟通。别的国家的人有着和我们不一样的文化和思维方式。只有了解另一种语言使用者的思维,才能更好的与其展开合作和交流。”就这一问题,魏教授还生动的举了冬奥会专有名词的例子,比如冰壶的英语是curling,直译为“冰上溜石”;U型池项目的英语是half pipe,直译为“半根水管”。这些词汇的学习,并不能通过中式思维来掌握。

魏教授又问,英语词汇量到底有多大?令人吃惊的是,英语单词的数量如今已经超过了一百万!不仅如此,每天还有新的词汇产生。通过播放一个短视频,陶学子们看到phubbing(低头族)这个词的传播速度有多快——不到1年的时间,全球180多个国家,都在使用这个新词。

魏老师解释了英语词汇学习的复杂性和重要性,还指出英语词汇学习的普遍误区,即词汇量不是英语水平衡量的(唯一)标准,词汇能力不等于词汇的数量,更重要的是掌握词汇的深度和广度。

她认为,英语母语者一般掌握20,000至25,000个词(常用词)就够用了,在不同的情景下,有大量的近义词可供选择,即时不用生僻词,也可以精确表达你的意思。对于非母语英语学习者来说,基本词汇不多,一共两三千个;而其中的核心词汇只有850个左右。结构化学习这些核心词与基本词,能够根据场景的不同灵活使用,才是词汇学习的应有之道。

魏教授推荐了一本书,《How to be a more successful language learner: Toward Learner Autonomy》,专门给非母语学习者使用。

接着魏教授分享了个人使用不同词典的体验,带大家初识词典,领略不同辞典的美妙之处。还教大家如何使用词典自主学习,最后魏老师还建议陶学子去书店翻一翻,找一本最适合自己特点的词典。

沙龙进入尾声,我们的陶学子将心中关于英语学习的疑惑一一道出。有同学提出,确实会为了应付四六级考试,短时间内大量记单词,忽视了词汇的深度和广度。魏老师提醒说,大家都能拿到的分,是比单词量的;但是别人拿不到你能拿到的分,才是深度学习的结果。

有同学提问称,我的口语差怎么办?魏老师说,对于口语你只能多练多说,找一个比你水平好一点的人对练,超过他了就再挑战下一个同学,你的口语就会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得变好!

魏教授有一句话令大家印象深刻,“学习并没有那么枯燥,学习在于你自己去发现有趣的东西。”借此送给所有的陶学子,学习之路的确很漫长,但你仍然可以发现其中的有趣。

DSC_0144_meitu_6.jpg


供稿:郭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