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校陶学子踊跃参与首期线上伯藜沙龙
发布时间 :2020-09-22

9月20日下午,第38期伯藜沙龙在线直播,南京大学辩论队培训顾问、第七届世界华语辩论锦标赛最佳辩手刘晓军做客基金会,和陶学子聊一聊“辩论,如何打开生活新视界”,来自12个学校的陶学子踊跃参与。

线上直播打破了空间阻隔,地理位置在南京以外的伯藜学社同等获取了项目参与机会,我们高兴的看到来自淮阴工学院、淮阴师范学院、盐城师范学院、扬州大学、江苏科技大学等高校的同学纷纷加入直播间。

555.jpg

晓军老师是南京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其辩论生涯已达十年之久,不仅是位辩才,更是一位辩论队帅才,能将世界华语辩论圈内的名人名赛如数家珍。不过,本期伯藜沙龙,他聊的是不一样的成长故事,而不是拆解充满技巧的攻辩交锋。

“一个辩手是可以成长的。”刘晓军自初中阶段便深受开口讲不出第一句话的困扰,由此带来了社交难题,也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然而,在一次偶然的辩论队面试中,他却阴差阳错的入选了,从此一入辩坑深似海。

他曾经不厌其烦的对镜背稿直到将辩论词烂熟于心,得以走上比赛场。但也遭受过半决赛现场起立发言再次无法发声的打击,整个人都不好了。他在辩论队收获到浪漫的爱情,也获得队友和后辈一致的赞誉。诸如:“他的思路和见解常常令人赞叹,一旦站上更大的舞台就释放出强大的实力。”“学长的冷幽默,是我见过,质量最好的。”“这是一个好辩手、好学长、好老师。”

在晓军看来,“辩论是一片表达的净土”——只有在辩论中才可以抛弃那些过度掺杂了感情色彩、文化背景、权力层级等含义的世俗表达。因此,他反而乐于沉浸在辩论之中,在辩论之中获得成长,对辩论爱得深沉。

“辩论是一种锻炼,自口,至脑,贯身,入心。”

晓军老师的讲述穿插了丰富的故事情节、辩论大神的精彩诘辩视频,思路完整、结构缜密,本身就是一篇有力且能打动人心的总结陈词吧。没错,他在场上担任四辩。

互动提问环节中,同学们对拿到辩题之后如何着手准备、从小白到入门需要学习哪些资源、辩论赛属于精英还是大众,以及具体而言如何提高个人的表达能力等话题特别感兴趣,纷纷踊跃留言,晓军老师一一精到解答。


《但坚持可以》节选

作者:刘晓军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T73q-Xt09JqEmXUww_NDw

 “在进入辩论队之初时,以为辩论是一场游戏。

正装,正坐,假正经。

一堆人在那里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明明两方观点都有道理,有什么可吵的?

手势来回比划,小嘴嘚嘚嘚挺利索,说出来的话还不是谁都听得懂?

那时还有点口吃的我,心中是艳羡的根生出的不屑的心。

拿到辩题,思索片刻,面对着镜子开始发言,&*,说出来的话,连我自己都听不懂。

开始明白,即使是说话这种日常,即使只是一场游戏,拒绝尝试的人终究逃不过眼高手低。

终于,经过日日夜夜的讨论,经过领队不断的修正与指点,经过一场漫长但心脏停滞的比赛后,接到主席递来的那张红奖状。

这游戏,还挺有意思的。

经过一段时间,觉得辩论是一种锻炼,自口,至脑,贯身,入心。

口才是重要的能力,由辩论赛从备赛到复盘各个环节,口才之锻炼从单纯的辩驳延伸至诉说、归纳、说服、沟通,几乎涵盖社交所有场合。

思想是成熟的体现。若没体会过多种生命,守护过诸般价值:以自己的生命视角看世界,不可谓不狭窄。任凭固有之价值不断固化,难以寻找到“我是谁”的最终答案。

姿态是舞台的赐予。共同奋战的团结、决不后退的坚持、侃侃而谈的潇洒。所谓脱胎换骨,是辩论这一公共舞台最终给予的淬炼。人既弘道,道亦弘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