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德龙
发布时间 :2022-06-15

图片2(1).png

徐德龙,共青团员,第一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2018级本科生。曾任伯藜学社外联部副部长,班级学习委员。曾连续三年获得校一等奖学金,连续两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一次国家奖学金。以第一作者身份完成SCI论文3篇,其中见刊一篇(IF=3.072),在投2篇。以第一发明人身份申请3项国家专利,目前均已授权。

心有所向,何惧路长

徐德龙,共青团员,徐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2018级临床11班学习委员。他工作认真,曾获“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员”、“团的活动积极分子”,“徐州马拉松优秀志愿者”, “国家生理学知识竞赛优秀志愿者” 等荣誉称号。

徐德龙同学学习成绩优秀,曾获得国家奖学金一次,国家励志奖学金两次,校一等奖学金三次;英语成绩优异,一次性高分通过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积极参加学科竞赛,曾获得获得第三届“iTech”全国大学生数字化教育应用创新大赛二等奖,校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论坛三等奖;热爱科研,以第一作者身份完成SCI论文三篇,见刊一篇(IF=3.072),在投SCI论文两篇,以第一发明人身份获得3项国家专利;热爱运动,积极参加校运动会,在徐州医科大学校运动会1500米项目上取得第八名的成绩。

徐德龙同学还积极参加各种志愿者活动,累计志愿学时134学时。曾参加伯藜学社支教活动,累计服务贫困地区儿童100余人次。

求知若渴

身为一名医学生,学习是第一要务,是以后治病救人的基石。从大一学习解剖课程开始,他就始终坚持“每个知识点反复过,每个细节不放过”的学习策略。在大二进入实验室进行科研训练后,能分配给学习的时间已然不多,他便只能压缩自己休息的时间,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学习和科研上。一方面,他要每天去实验室学习科研技术;另一方面,专业课程越来越多越来越难,也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每天过着宿舍—教室—实验室三点一线的生活,从大二开始他便习惯了每天早八晚十的作息。即使科研占据了再多的时间,在他心里始终都清楚,课本知识的掌握才是核心,才是最核心的竞争力。即使是在大三十几门课程加上论文投稿返修的重压之下,他也依然没有在学习上有丝毫的松懈。

在大学前三年,专业课成绩始终位居年级前列。也正是在强力的专业课成绩的基础上,才使他连续三年获得了校一等奖学金,还多次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奖学金。

格物致知

他喜欢挑战,喜欢探索不一样的世界。2019年12月,他加入了江苏省特聘教授孙莹教授的团队。在孙莹老师和钟丹丹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一共参与完成学术论文3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于英文期刊《Prostaglandin and Other Lipid Mediators》上发表SCI论文一篇(IF=3.07)。在一次又一次地投稿,一次又一次地返修过程中,他收获了咬定目标不放松的信念,不断超越自我的激情,这是他迈向医师科学家目标途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认为,基础科研的目的最终是为了解决临床问题。只有了解相关领域目前的发展方向和研究热点,通过科学研究去解决临床过程中所遇到的“痛点”问题,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实现从基础到临床的转换,才是医师科学家的终极奥义。因此,他在徐医附院皮肤科蒋冠主任的指导下,通过文献搜集和统计学手段分析了当前天疱疮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完成SCI论文两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完成SCI论文一篇,目前正在积极投稿中。 

从基础到临床的两段科研经历让他深刻的体会到,实现从医学生到医师科学家的跨越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而他也愿意为了他的终极目标努力和奋斗。

行以致远

身为一名共青团员,他深知尽自己所能帮助别人是自己应尽的义务。大一开始,他就积极的参加志愿者活动,各种志愿者活动上都能看见他的身影。

大一下学期,他知道伯藜学社有暑期支教活动后,就毫不犹豫地报了名。通过层层选拔,终于成为了支教团的一名成员。在经历了26小时的车程,终于来到了2000多公里以外的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上塘镇中心小学。在支教期间,担任两个年级的数学老师,一个年级的班主任,累计服务当地贫困学生100余名。在支教过程中,尽管经历了水土不服等重重困难,但是当看到孩子们拿着自己完成的手工作品说“老师,这是我做的手工作品,我把它送给您”时,他的脸上又洋溢着笑容。

身为一名徐医人,他始终恪守着“求知若渴、格物致知、行以致远”的要求,为成为一名博学而创新的医师科学家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师长点评: 

徐德龙同学在大学几年一直以高标准要求自己,非常高兴见到他现在的成长,希望他能够再接再厉,取得更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