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藜的夏天”暑期社会实践项目花絮(调研篇)
发布时间 :2022-08-31

我会鼓励各校陶学子以伯藜学社为平台积极申报乡村支教、乡村调研、乡村志愿服务等类型的假期社会实践项目,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尝试落地自己改变家乡面貌的理想。2022年的夏天,陶学子们在田野间、山路上、村庄里都有哪些发现和感悟呢?我们选取了其中一些片段。

第1站 访问退捕上岸的渔民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伯藜学社“渔民退捕上岸生活质量调研”

地点: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高家堰镇、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汊河镇等

时间:6月20日—6月23日

【回放1】上岸住哪里

为了提升我国渔民的生活水平,渔民上岸工程应时而生。为了详细了解退捕上岸渔民的生活水平和上岸安居工程现状,调研团队分为两组,前往淮安市高家堰镇以及南京滁河水系周边滁河村、安徽来安汊河镇等地进行调研。

经贸2(1).jpg

WPS图片(1).png

根据高家堰镇项目负责人孙媛静女士的提示,我们来到了渔民安置小区——韩桥家园。为了让渔民得到妥善安置,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实践活动,项目采取就近原则,以政府补贴一部分,渔民自掏一部分的方式,安置无房渔民。同时,当地政府还针对性地开展了公益性岗:对60岁以上退捕的渔民,由政府统一缴纳养老保险,从此解决了渔民的后顾之忧。

【回放2】上岸做什么

今年已经57岁的汪连民自30年前便在滁河、清流河里打渔,如今退捕上岸,拉着在外打工的儿子一起参加了政府组织的就业技能培训,两个人在某轨道零件加工厂上班,稳定的收入来源加上补助资金的落实,让汪连民打消了后顾之忧,过上了向往已久的稳定生活。来安县还有117户退捕渔民,他们上岸后也都享受到补贴款、再就业等待遇。

经贸5(1).jpg

王生才曾经也是一名渔民,退捕后也迷茫过。除了捕鱼以外缺乏其他生活技能且自由自在惯了的王生才对突然转变的按时打卡的就业方式难以适应,自主创业便是他不错的选择。在政府部门的引导下,他迈出了下河捕鱼到生态养鱼的第一步。

“这里地势相对平坦,水源充足,水质能达到二级饮用水标准,完全能满足养鱼所需。我们的养鱼模式是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拟流水状态,经过循环系统的净化,养殖尾水也能达到地表水排放的环保要求,真正的清水进清水出。”王生才成立了工厂化循环水养鱼基地,在相关单位的协调下,公司顺利流转土地20亩,在政府单位的支持和技术指导下,开发了鲟鱼、拟鲿、本地鲶鱼等十来个新品种,扩建了生态休闲农庄,走起了产品多元化发展路线。

第2站 访问扎根基层的学姐
南通大学伯藜学社“推进脱贫县域产业发展路径调研”

地点:贵州省清镇市流长苗族乡、新店镇等

时间:6月22日—7月1日

南通大学(1).jpg

【回放1】

今天我们参观了流长苗族乡三峡集团的风电厂,随后前往银厂村与吴书记进行了交流。在风电厂,我了解到了企业需要承担起社会责任,不能“一心向钱”。在与吴书记的交流中,我了解到了在乡村振兴中人才的重要性,也了解到乡村振兴初期企业引进和资源建设的艰难。

【回放2】

今天我们与陶校友周金菊学姐进行了深入交流。我深刻体会到了基层工作的艰辛,也感叹周学姐的坚持不懈。对于我走向基层,扎根基层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其中学姐提到的“三支一扶”“西北计划”令我影响深刻,让我对职业规划的认识更加清晰,也更加坚定了服务基层的决心。

WPS图片(1).jpg

【回放3】

随着调研的继续,我们来到了新店镇,周学姐介绍说这里是附近乡村振兴的模范,虽然路途遥远曲折,但听到那里经发办的领导为我们简述镇中振兴的例子时,一切都值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有优势就有挑战,为了更好的开发家长优势,必须做好引流工作,让更多的人知道这里,吸引到这里,实现文旅结合,这是乡村实现最短且最具力量的振兴之道。

第3站 访问坚守乡村的教师们

江苏科技大学伯藜学社“乡村学生群体学习动机形成调研”

地点: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第一高级中学、枣园镇绿化小学、枣园镇初级中学、枣园镇山南小学

时间:6月27日—7月3日

江科大1(1).jpg

【回放1】

枣园镇绿化小学生源不足,只能开设一到四年级,全校学生人数不到一百。学生中留守儿童占比很大,每日的午饭由附近一家农户供应。

在2000年到2018年间,学校教师资源稀缺,采取的是包班策略,即一个老师教授所有的科目。这些年国家对于乡村教育的大力扶持和帮助。国家对于学费,生活开支等提供一定的补助,并且在2020年,学校的整体面貌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在师资力量方面,语数英、体音美的教师一应俱全,甚至还有着书法老师。不过,与镇上的其他小学相比,该学校仍然缺少多媒体白板等设施。

李恒志校长2000年开始从事教育工作至今,二十余年如一日的奉献,哪怕条件艰苦、环境简陋,他也始终以教书育人为理想信念,坚守在岗位上,不仅带领学生遨游知识的海洋,也为学生们的生活保驾护航,担任这些留守儿童的家长的角色。

他在采访中说道:“国民不重师,则国必不能富强;人类不重师,则世界不得太平”“教育不在于有没有,而在于敢不敢做,想不想做,只要做了就会有!”

调研队员在枣园镇绿化小学中也担任了各种老师的角色,带领小孩子们上音乐课、美术课,和小孩子们相互交流,共同娱乐。

【回放2】

WPS图片(1).png

 枣园镇初级中学齐文侠老师是一名数学老师,拥有七八年的班主任经验。同时她的丈夫也是一名教师,可以说夫妻二人已经扎根乡村教育多年,对乡村教育事业已经产生了很深的情感。作为班主任,为了更好地教学,齐老师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从早出到晚归,全天陪伴在学生身边,令调研组十分动容。

第4站 访问村民医保现状
江苏师范大学伯藜学社“东坎镇农村医疗及医保问题调研”

地点: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东坎镇桃李村

时间:7月24日—7月27日

【回放】

江师大1(1).jpg

7月25日,调研队成员共走访60余名桃李村村民,了解当地村民的基本医疗情况和村民对医保的认识、医保报销、医保改进等方面的问题。

自我国实行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后,农民享受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在采访一位奶奶时,奶奶说,年纪大了,心脏出了点问题,医保报销的心脏起搏器的费用大大减轻了他们家的就医负担,让他们敢去看这个病。

根据数据分析,就医规定、报销范围、跨地区就医等政策宣传和线上缴费、报销流程等操作方法依然存在一定的优化空间,农村医疗保障的便民性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调研队发现,部分老人对手机线上缴费、查看报销情况等功能并不了解。针对此问题,调研队成员和当地村干部联系,根据走访村民的情况帮助部分村民掌握了手机医保缴费的方法,用自己的点滴力量推进农村医保的建设和完善。

第5站 访问民宿文化村
南京理工大学伯藜学社“沟域经济领头羊——倒盏村文旅产业发展调研”

地点:河南省洛阳市倒盏村

时间:8月3日—8月7日

【回放】

从前的倒盏村只是一条荒沟,原住民的唯一收入来源就是种植农产品;建设倒盏民俗村之后,原住民可以在景区内经营餐饮、娱乐设施等项目,也可以经营停车场,为农民增加了更多的收入来源。

WPS2.jpg

在倒盏村我们可以随处可见以家庭为单位的旅行人群,他们大多是父母带着孩子在倒盏村体验风情民俗。“孩子放假总是使用电子产品,我们经常带他们来倒盏村在放松心情的同时可以让他们了解学习民俗文化”。 

南理工1(1).jpg

8月6日,实践小队前往洛阳市伊滨区文旅分局,采访了吴主任和杜科长,对倒盏村的过去、现状和未来有了更深的认识。倒盏村把农业开发与乡土文化融合为一体,积极担当促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社会责任。景区招聘用工,90%以上从所在乡镇及周边村庄的农民中招录,直接和间接用工达3,000余人,景区及所属项目年支出工资3,000余万元,加快了农民致富增收,有力促进了伊滨区的乡村振兴。

第6站 访问特色农产品产销渠道
江苏科技大学伯藜学社“巫山脆李产业链发展情况调研” 

地点:重庆市巫山县曲尺乡

时间:8月20日—8月27日

【回放1】

江科大9(1).jpg

此次调研小队的几位成员分别来自四川广元、贵州黔西南、甘肃兰州、甘肃庆阳、山东潍坊和江苏镇江。大家齐聚重庆巫山,开始了这趟火热的调研之旅。 

沿途遇见了许多果农,他们对待调研团队都极其热情,主动带着调研团去参观自己的果园,调研团深刻地感受到了果农们的幸福感和满足感。一位嬢嬢(重庆对“阿姨”的特有叫法)介绍,他们家承包了一个山头的果园,每当脆李成熟之时,采购商都会从四面八方涌来,大部分采购商都会居住在曲尺乡当地的农户家里。在六七月份时,还会有许多电商和物流公司在当地实时打包和销售,可谓热闹非凡。

江科大10(1).jpg

嬢嬢还说,她的女儿从吉林毕业后也扎根家乡,在巫山建立了一个工厂,脆李上市时就会回到曲尺乡“下果”。谈及女儿时,嬢嬢满脸笑意,如春风掩面,自豪感、骄傲感油然而生。这大概也算是游子回乡后,久居父母身旁的一种归属感。

【回放2】

巫山县曲尺乡党委委员、人大主席谭兵介绍说:“2022年的脆李产量预计为5万吨,实际为2.5万吨,按照市场均价5-7元/斤估算,总产值大约3亿元。”

“品相上乘的‘巫山脆李’甚至可以卖到20元/斤。这巫山人心里的‘金果果’是名副其实的果农致富法宝。”

怎样给农户传授种植方法呢?谭兵说:“这其中可是有秘诀的,我们首先是想尽一切办法去说服曲尺乡当地的农业大户积极种植脆李,将各种技术都传交到大户手里。过上一段时间,等到其他农户看到这些种植大户们通过脆李都致了富、发了财,心里痒了,时机也就成熟了。”

【回放3】

在巫山平湖综合市场,调研团实时追寻最后一批上市的晚熟脆李。脆李上市共分为三个时间段,通过调查得知:中熟口感最佳,早熟次之,晚熟脆李味道相对较干涩。因此早熟和中熟品种的脆李在市场受欢迎程度更高。

进入章家湾综合市场,队员们寻找到众多售卖晚熟品种脆李的商家,通过访问过往的人群,调研团清晰地认识到脆李在巫山人心中的地位如同火锅、麻辣烫在川渝人心中的地位。

来源:各伯藜学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