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拜陶欣伯先生、刘光藜女士夫妇
发布时间 :2023-03-28

3月25日,近350人齐聚南京江宁横溪陶氏陵园,参加陶欣伯先生、刘光藜女士夫妇的祭拜仪式。这是新冠疫情以来我会首次举办追思活动,前来参加仪式的有在宁11所项目合作院校老师和陶学子代表、允公小学和芬资幼儿园师生代表、基金会理事代表、陶先生的亲友代表、陶学者代表、陶校友代表和全体员工。祭拜仪式由我会秘书长张利伟主持。

PLI_5513(1).jpg

PLI_5537(1).jpg

PLI_5549(1).jpg

PLI_5584(1).jpg

大家神情肃穆,伫立在祠堂前哀悼,庄重地宣读祭文,依次向陶欣伯先生、刘光藜女士的墓碑敬献鲜花,绵绵不尽的哀思在陵园上空久久萦绕。

我会理事长李建伟女士发表了讲话。她带领大家一一回溯了陶欣伯先生人生经历中那些敢为人先的标志事件,缅怀陶欣伯先生和刘光藜夫妇为中国改革开放和教育慈善事业所作出的卓越贡献,表达对夫妇二人身在海外、心系故乡、投资报国、教育兴邦的高尚情怀的崇敬。她深情回忆说:“陶先生晚年念兹在兹的是如何将基金会长久地办下去,培育一个永续发展的基金会。至今先生已向基金会累计捐赠10.77亿元人民币。基金会成立以来,先后资助了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0多个不同民族、贫困有志青年学子4.48万人次,累计资助金额达2.14亿元。这些数字的背后都是满满的大爱,它彰显了陶先生夫妇浓浓的爱国情怀和博大的慈善精神,饱含了学校老师们和基金会同事们在助学育人道路上的艰辛努力,更饱含了陶学子们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孜孜探求。”

李建伟理事长表示:“我们一定要继承他们的遗志,完成他们把基金会永久办下去的夙愿,惠及更多‘乡村地区的有志青年’;我们一定要弘扬和传承他们伟大的爱国精神、创业精神、慈善精神和博爱精神,并成为这些精神的‘发光体’;我们一定要加强基金会与学校之间的合作,不断推动社团育人、项目育人工作再上新台阶,用‘为国育才’的优异成绩来告慰他们的英灵。”

PLI_5626.jpg

PLI_5601(1)(1).jpg

微信图片_20230325135035.jpg

微信图片_20230325135050.jpg

PLI_5631(1).jpg

PLI_5647(1)(1).jpg

陶学子代表、东南大学2021级学生张秀颖的发言包含敬仰之情。她说:“我有生之年第一次接触‘名人’,是从伯藜学社举办的‘百岁老人话旧事’读书观影活动开始。我代表部门讲述陶爷爷的故事,我从文字中看到时代大潮浩荡,敬佩于陶爷爷的远见卓识、伟大成就。……我想让自己的人生过得无怨无悔;我想告诉远方的陶爷爷,我想成为像您一样的人!”

微信图片_20230325133811.jpg

微信图片_20230325134408.jpg

微信图片_20230325133510.jpg

1990年起,陶欣伯先生陆续为家乡江宁横溪捐赠建设允公小学和芬资幼儿园,之后每年持续捐赠,用于改建校舍、提高乡村教师福利、改善办学条件等。1996年,允公小学便拥有了当地第一所村小电脑室。至今,陶先生夫妇已为家乡村小和幼儿园累计捐赠近3,000万元,允公小学也建设成为一所江南书院式的标杆村小。

陶欣伯先生生于南京,自青年时代开始创业,孤身一人在东南亚发展。曾经冒着战火空袭,完成为国家油田长途运送战略物资的壮举;他在粮食贸易、船务运输领域的开拓令人瞩目,乃至于发展为部分国家的经济命脉;他被誉为“新加坡房地产先驱”,更是改革开放的先行者,他积极投资大陆,努力促成中新商贸合作,成为推动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建设的中坚力量;他热心资助中国学者前往国际知名商学院深造,鼓励他们在学成后回国服务,并创新“导师制”理念将陶学者与陶学子连接起来;他与夫人以国际视野、爱国情怀创办江苏陶欣伯助学基金会,亲自促成输送陶学子创业者前往新加坡管理大学学习的交流项目……历史种种,均成为“伯藜助学金”的深厚积淀。陶学者代表徐哲先生、王瑄女士、潘静女士当天到场祭拜。

刘光藜女士出身教育世家,父亲刘伯明先生是中国现代哲学的先驱、中国现代自由教育的倡导人、中国现代人文主义的先驱,1921年起任国立东南大学文理科主任、行政委员会副主任、哲学教授、代理校长等职;母亲陈芬资女士是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硕士,曾任金陵汇文女子中学校长。刘光藜女士自1942年与陶欣伯先生结为伉俪后,夫妇感情甚笃,共同孕育抚养四女一子。她热衷教育慈善事业,与陶欣伯先生共同创办陶欣伯教育基金和伯藜助学金,提出了“乡村地区、有志青年、成才成业”的构想,并以无私的胸怀捐赠家庭财富,只希望能“把基金会永久地做下去,并且越办越好”。刘伯明先生的孙女刘萍女士及先生也于当日到场祭拜。

虽然,陶欣伯先生作为一位为中国改革开放作出过突出贡献的爱国者、实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的生理生命已经终结,但他与夫人刘光藜女士所开创的教育慈善事业,以及传递给陶学者和陶学子们的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还在延续。

陶欣伯先生和刘光藜女士永远活在我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