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藜支教媒体报道4:淮师伯藜陪伴留守儿童
发布时间 :2024-07-25 来源:淮安日报

在宋集乡风车转动的田野间,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是来自乡村的留守儿童,父母为了改善家庭经济条件,不得已选择外出务工……他们的眼神里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却因地理位置的限制,只能费力地探索。

风车(1).jpg

2024年7月,淮阴师范学院伯藜支教团的到来,使他们的世界悄然发生了一些变化。支教团不仅携带着丰富的教学用具和生活用品,更携带着对教育的热爱和对孩子们的期望,他们抵达宋集中心小学后,迅速投入到宿舍和教室的布置中,只为孩子们能够在舒适的环境中学习。

校长致辞(1).jpg

开营仪式上,高士海校长的发言真挚坦诚,“我们这边的孩子知识面比较窄,希望你们的到来,能够让他们接触到更大的世界!”这份信任,这份期待,这份对学生的关怀,让支教团的每一位成员都备受感动,更坚定了他们支教的决心。

支教的两周时间里,支教团成员遇到了各式各样的孩子。因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与关怀,加之家庭经济贫困,这里的孩子们,对比城市里侃侃而谈的孩子,显得有些内向和沉默。面对这样的情况,支教团的成员们展现出了极大的耐心。他们设计了普法教育、心理健康、手工艺术创作、带着诗词去旅行、地理等十门有趣精彩的课程;他们在课余时间组织“趣味运动会”“小小演说家”“模拟法庭”等互动活动,培养孩子们“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精神,鼓励孩子们勇敢地表达自己的需求;他们一一走访学生的家庭,了解学生的情况,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在宋集中心小学的操场上,孩子们的欢声与支教团成员们的笑语,交织成最美的乐章;在“小小演说家”和“模拟法庭”的活动现场,孩子们的精彩表现,让人眼前一亮。

趣味运动会(1).jpg

剪纸活动(1).jpg

在支教结束之际,支教团成员为每一位孩子都精心准备了一份小礼品,寄予着对孩子们最恳切的祝福与期待。临走前,孩子们泣不成声,“老师,你们还会再来吗?我们舍不得你们”,“老师,谢谢你们,六年后见!”支教团成员也潸然泪下。

大合照(1).jpg

最后一次例会上,支教成员柏涵深情地说:“小时候,我非常希望自己能遇见这样一群小老师,带我探索更大的世界,遗憾的是,我没有遇到,但是现在我成为了那样的人,我成为了‘光’。”支教团的行动虽然只是冰山一角,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们相信,只要社会的关注和帮助持续不断,这些孩子就有可能走出乡村,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而支教团的成员们,也将继续他们的旅程,成为更多孩子心中的“光”,照亮他们前行的道路。

作者:沈焱、刘小丽

来源:《淮安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