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纪念品 萌萌哒
发布时间 :2014-09-28

编者按:2014年9月25日,徐州《都市晨报》整版报道了江苏师范大学伯藜学社校园纪念品创业项目及优秀陶学子事迹。先全文转载如下:

江苏师范大学今年的开学季,有两件事格外引起新生的注意。一是由4266张新生证件照组成的长40米、高4米的江苏师范大学欢迎您”照片墙,蔚为壮观引来很多学生驻足。第二,在迎新的各大社团中,一支身着火蓝色”工作服的队伍———伯藜学社脱颖而出,学社在迎新的同时销售校园文化纪念品,不仅受到小鲜肉”的欢迎,更受到老师、领导的密切关注。

据悉,伯藜学社校园纪念品创业项目,不仅在我市绝无仅有,在江苏省各高校间,也是一枝独秀。下一步他们将联合江苏省的高校和爱心企业,为他们订制学校、企业文化纪念品,真正走入市场。另外在各大高校间,进行相关产品的交流、收藏。

伯藜学社成员品学兼优

伯藜学社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成员皆是受到陶欣伯助学基金会资助的家庭经济特困生,亦称陶学子。许多成员来自单亲家庭,有些甚至是孤儿,家庭经济条件很差。伯藜助学金由新加坡著名实业家陶欣伯先生于2006年在南京设立,资助贫困有志,奖励品学兼优,鼓励回乡创业。

江苏师范大学自2007年开始,至今为止已有180名学子接受伯藜助学金每年4000元的资助,今年又将增加60名14级新生,伯藜学社的成员将增加至240人。

今年6月份,伯藜学社创业小组凭借校园纪念品创业项目荣获该校大学生创业基金会”项目,并获得5万元的启动资金。在2014年度项目签约资金发放仪式上, 校党委徐放鸣书记对这个项目大加赞赏,称这是爱校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体现。并嘱咐大家要做好这个创业项目,妥善处理以后创业遇到的各项难题,使得这一项目能 够很好地完成,成为江苏师范大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自己设计产品委托生产

在这次迎新活动中,伯藜学社也开始了针对新生以新生入学纪念”为主题的校园纪念品的销售。纪念品全是由学社陶学子自己设计、制图,最终联系厂商生产。首批10种产品有迎新相框、马克杯、文化衫、扇子等。开发首批校园文化纪念品的过程中,成员们也遇到不少的困难。

在学工处的指导和帮助下,社长邵林玉带领创业小组成员,暑假期间就开始加班加点地开展产品研发等一系列的工作。有时候创意出不来,就会很焦急。”邵林玉说,记得人物漫画这个创意没有出来时,大家很焦急,很伤心,有点知难而退。但是灵感来的时候就是一瞬间,邵林玉坐在回家的客车上,突然想到为什么不能把我们学校领导用漫画画出来呢?”两天后回到学校,她就开始召集团队成员开始创作。

还有就是纪念相框,开始提出这个想法的是指导老师闫辉,因为他有孩子,他也代表了新生家长的一些心理,他觉得这样一个相框最好能突显出纪念意义。因为现在孩子和父母交流的也不多,上大学后与父母又要分开, 双方都有不舍,家长也对孩子给予了希望。根据老师这个想法,研发部在相框的设计上花费了非常多的精力,改动至少几十次,直到让大部分人都满意为止。还记得产品出来时,大家都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了,只顾着笑,觉得这就是他们的孩子”。

迎新纪念品受师生喜爱

两天的迎新销售中,陶学子制作的纪念品赢得好评。

新生下车后,首先就是跑到照片墙前面努力寻找自己的照片,找到后就兴高采烈地与家人站在照片墙前合影留念,工作人员将新生合影的照片贴到纪念相框上,相框的 左边预留着新生或者家长写祝福语的地方,祝福语的上方印有江苏师范大学”和学校富有代表性的建筑物钟楼”。照片贴好,祝福语写好后的入学纪念相框则是一份充满爱意的入学纪念品。

不但入学纪念相框深受家长和学生的喜爱,15元一把的扇子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古香古色的扇子正面是师大的手绘地图,背面是学生自创的诗歌,简单明了的几句诗歌精确地涵盖了师大校园的美景和特色。有的家长买了好几把扇子,说是回家送给亲戚朋友的,非常有纪念价值。

入学纪念相框是我上大学的第一份礼物,入学纪念相框里爸妈写给我的祝福语将会温暖我大学四年的生活。”大一新生王菲菲说。大一新生牛亚洁的家长说,入学纪 念相框是很有创意的,学校真是为新生想得太周到了,家长把对孩子的殷殷嘱托写到相框的祝福语里,给了我们一次表达爱意的机会。以后每当我们看到这个相框, 看着照片上刚上大一的女儿和我们,看着我们写给女儿的祝福语,这些都会唤起非常珍贵的回忆。”

两天中,学社共卖出扇子百余把,马克杯20多个,迎新相框50多个。销售开门见红,也让成员们为之振奋,这意味着学社自我造血功能的开创,有了利润,就可以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学社指导老师闫辉主任表示,校园纪念品项目既能锻炼和提升一批陶学子的实践能力,又能拓展社团活动经费。另外,学社还可以通过经营收入,进一步资助陶学子乃至其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现爱心的传承。

每个陶学子都是有故事的人

邵林玉:同学眼中的正能量

邵林玉出生在连云港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家庭本来就不富裕,在她上初二的时候家里突如其来一场灾难”———母亲被查出肺癌晚期,为了让母亲延缓生命家里花光了所有了积蓄甚至欠下外债,如今年迈的父亲(64岁)基本没有了劳动能力,父女俩相依为命。

自从上了大学,她基本不花家里的钱,所有学费与生活费除了助学贷款、助学金的补助,她都是通过做兼职来为自己添补生活费。除此之外,她每年都凭借优秀的成绩 获取奖学金,另外还荣获优秀女大学生、校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她担任班级学习委员、在学校伯藜学社担任社长,无论就职哪个岗位,她都尽心尽责。在担任社长期间,学社发展得蒸蒸日上,赢得江苏省陶欣伯基金会、学校领导们的称赞。

自从申请了校园纪念品”项目以来,她带领创业团队的几位成员整个暑假都在学校进行市场调研、设计研发、厂商联系等工作。因此在同学、社员甚至其他伯藜学社负责人的眼中,她都是个正能量的代表,引导大家前进。

吴巧艳:荣获2014伯藜之星”

吴巧艳出生在睢宁贫穷的农民家庭,生身父母重男轻女,吴巧艳作为家里第二个女儿,不被父母接受。为了减轻抚养子女的压力,以便再生养男孩子,生身父母将她卖给了养父。

从小就知道自己身世的巧艳,一定要让他们后悔抛弃了我”是她童年时代里最强烈的念头。一开始想要上学,也是被这个念头所鼓动。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巧艳明白了养父的感情,读书的动力也从证明自己”变成了让家人过得更好”。

初高中时代的吴巧艳显得非常成熟,一方面努力学习,一方面又像女主人一样照顾着家庭。进入大学,也打开了一个新奇世界的大门,她参加很多活动和社会实践。别 人觉得她的日程排得太紧太繁忙了,她却恨不得有更多的时间来做更多的事。她在用实际行动向曾经贫穷闭塞的生活告别,奔向幸福的明天,承担起家庭的责任。

曾获得校优秀学生干部”、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称号;在大学两年的学习中,学习刻苦,成绩优异,获得校专业一等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 春雨奖学金”等荣誉。在生活上她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努力提升自我素质,曾获得校级自立自强十佳大学生”、江苏省陶欣伯助学基金会2014伯藜之 星”等荣誉称号。

以吴巧艳为原型的微电影《飞来的燕子》拍摄完毕,学生们还正在筹划同名舞台剧。

对话陶学子

记者:通过这次创业,你们有什么感受?

邵林玉:作为一名陶学子,很高兴能够参与校园纪念品创业项目,从产品研发到厂家联系,每一步都能得到锻炼,每做一件事都会收获很多,经验和教训都是一笔财富。有些事等不来,有了想法就要赶紧行动,在实践中体验成与否。

记者:赚取的利润如何分配?

邵林玉:一部分留给社团作为活动经费,另一部分会捐助给学校里需要帮助的同学。这次活动,把伯藜学社创新创业、感恩助人”的宗旨落实到行动中,贯彻自助、互助、助人、奉献”的原则,逐步全面提升社团能力,形成社团品牌,积极发扬了陶欣伯基金会助学创业,立己达人”的精神。

记者:下步将如何进行发展?

邵林玉: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我唯一的想法就是在毕业前一定要把这个项目做大做强。我希望我毕业后,这个项目能够继续发展,永远存在于师大的舞台上。能够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同学,让自助助人的精神在江苏师范大学永远生根、发芽。

 

原文链接:http://epaper.cnxz.com.cn/dscb/html/2014-09/25/node_1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