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大学“陶学子”广西知了小学暑期社会实践顺利结束
发布时间 :2014-07-28

    2014年7月18日,南通大学“陶学子”赴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独侗乡知了寨知了小学支教活动圆满完成。此次支教活动南通大学师生一行六人,历时7天,参加暑期学习的学生109人,共计150余课时,举办“感恩”、“梦想”两次主题班会。暑期社会实践分为三部分:支教活动、社会调研以及素质拓展。

    支教活动按照既定课程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原定暑期学习班人员60人左右规模以五六年级为主,实际上课人数109人左右、三个班级,支教人员根据上课人数和课时量的增加及时修改教学计划,妥善安排人员配置,超预期完成既定计划。对支教师生而言既是一次很好的义务服务的机会,也是很好的暑期历练,在实践中丰富了自身的暑期生活,在服务中感受着山区少数民族民众的浓情盛意和淳朴民风。
    社会调研以“山区少数民族留守儿童暑期学习生活调查研究”为主题,通过针对访谈、医疗服务、村寨走访及课堂问答等形式了解知了寨的基本情况,大部分青壮劳力都在外打工,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基本靠祖父辈照顾,家长忙于采茶、耕种,无暇顾及小孩的学习,学生在闲暇时也会到茶园采茶换取零花钱。通过交谈,了解到曾在独峒乡拍摄以留守儿童为题材的电影——《童年的稻田》,知了寨的杨迎秋就是当年的主演,今年考上了桂林医学院全科医学专业。支教活动结束后,本寨大学生杨晓雷、杨迎秋等继续暑期课程教学。
素质拓展贯穿于整个支教活动始终,在课程教学和一路前行中锻炼了团队的协调合作能力,在村寨走访中锻炼了队员的体能素质,在简单的食宿生活上锻炼了队员的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课下,在队长杨晓雷的带领下,深入田间地头、丛林茶园中采摘蔬菜、捕鱼及采茶等体味侗族的生活。通过侗字、芦笙、侗戏、侗家饮食等了解侗族的民族特点和历史传承,增强队员们独特的人文素养。
    7月18日下午5点,在知了小学召开南通大学“陶学子”暑期社会实践总结座谈会。通大支教师生一行六人、知了小学校长张世杰及教师代表、知了寨村支书杨明及村委成员等出席总结座谈会。
    座谈会上,通大“陶学子”暑期社会实践指导老师唐新林首先对本次暑期支教活动进行了简短的总结发言,代表小分队感谢知了寨村民这段时间的热情招待,希望通过通大“陶学子”的短暂教学能给知了学子的暑假带来别样的生活,小分队队员也通过支教活动得到了历练和体悟,他们回去之后会认真总结,形成暑期社会实践报告和心得体悟。同时,会借助新闻媒体扩大外界对知了小学的了解,给知了小学带来更多的助力。小分队杨晓雷、王明宪、李源、张馨丹、周海燕五名成员分别汇报了自己的暑期实践成果,包括暑期实践任务完成情况、暑期实践给自身素养的提高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以及自己对于怎样让教学效果更好的看法等几个方面。
    听完通大支教师生汇报后,校长张世杰谈了自己对于本次支教活动的几点看法:首先,虽然本次支教活动带给学生的文化知识是有限的,但是南通大学“陶学子”所树立的积极向上的榜样力量却是无穷的;其次,南通大学的支教将会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将能够引导更多的人关注知了小学,关注山区教育;最后,张校长也承诺:一定把知了小学搞好。之后,与会老师进行交流发言,通过支教师生的意见反馈,在板书练字、作文训练、文体素养等方面加强训练,希望能够提供多媒体教学设备改善传统教学模式
    村支书杨明感谢通大支教师生一行,希望有更多的如江苏省陶欣伯基金会和南通大学这样的团体组织以及热心社会人士,搭建更多的社会资助服务平台,继续来知了寨为知了的孩子开展更多的活动。临近结束,他代表知了寨盛情邀请支教师生观看晚上九点由知了小学师生和知了寨戏班子在村马戏台联合举办的答谢文艺汇演。
    座谈会结束后,南通大学暑期实践小分队和所有与会老师互相赠送纪念品,张世杰校长向南通大学“陶学子”暑期实践小分队赠送锦旗。最后,参加会议的所有人员合影留念。(通讯报道  南通大学伯藜学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