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报道江苏科技大学伯藜支教团走进四川巴中大山深处
发布时间 :2019-07-19 发稿人 :李巍男 蒋薇薇 来源:人民日报

原标题:用青春激情为山里娃播撒知识的种子 ——江苏科技大学伯藜学社2019年支教活动侧记

20多个小时的火车路程,4个多小时的颠簸山路,满是艰难险阻却抵挡不住伯藜支教团的热情,7月6日下午,江苏科技大学伯藜支教团抵达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长坪乡长坪小学。10名大学生支教队员从镇江出发跨越千里走进大山深处,开始了为期近一个月的支教活动。他们秉承“爱心接力,美的传递”的宗旨,用青春激情为山里娃播撒知识的种子,将梦想传递给大山里的孩子。

1.jpg

微弱的光温暖整个山区

到达支教地的第一晚,支教团的生活就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因为物资缺乏,物价明显高于镇江,支教团的预算明显不足;早晚温差较大,支教团只带了简单的衣物,山中夜间温度低,担心队员感冒;夜间暴雨,气温下降到15度左右,队员们只能挤在一起睡个安稳觉……

条件远比想象中艰苦,当地学校和村民们的帮助成了支撑支教团的“暖心”力量。长坪乡中心小学校长杨洪波了解到情况后,主动找到支教团,帮忙解决部分费用,解决了吃饭问题。学生家长了解到支教团的困难,陆续送来了薄棉被。8日早上,暴雨如注,家长会如期进行,没有一个家长缺席,即使是留守儿童,家中老人也悉数到校。雨中依然有家长用层层塑料袋包裹着被褥送来,生怕支教老师们生病,支教队员的心被感动着、温暖着,生活的困难终于全部解决了。

一个又一个考验接连磨砺着支教队员的意志。支教团到达的第二天夜里开始停电,紧接着是停水。停电停水导致支教团所携带的电脑、手机、充电宝全部瘫痪,更没法洗澡。面对这样艰苦的环境,支教队员没有叫苦、抱怨,他们点上蜡烛,在烛光下认真备课,以最好的状态迎接小朋友们。因为招生数翻倍,所以队员们的教学任务也相应翻倍,通常备课、批改作业都要到深夜,零点前大家都还在办公室集体备课。靠着昏暗的烛光,支教团连续三个晚上伏案工作至午夜。漆黑的夜,微弱的光温暖了整个山区。

2.jpg

3.jpg

用心上好每一节课

支教团在当地一共招收学生180人,分为1至6年级,8日举行了开班仪式及家长会并正式开始上课。支教团给当地孩子们准备了别具特色的课程,有科学实验、国学、人文地理、创意画、奥数、手工等,拓展孩子们的知识面,激发他们对知识的兴趣与热爱。结课时还将组织孩子们一起举行文艺汇演,进行结业成果展示。

7月8日下午,支教团成员和孩子们迎来了开学第一课,每位支教团老师都给小朋友带来了不一样的惊喜和欢乐。

支教团成员安瑄瑄的人文地理课带同学们放眼世界,了解大山之外的风景,拓宽孩子们的视野;张钢老师和魏雅婷老师的国学课带同学们梦回汉唐,沉浸在诗词歌赋的优美意境中,遨游《论语》的世界,领略孔孟之道;心灵手巧的蒲小娟老师,一双巧手折乾坤,深受同学们的喜爱;黄碧清老师的绘画课,笔尖灵动,带领小朋友们笔涂丹青颂心声;潘荣信老师的奥数课引导同学们头脑风暴,共同探索奥数的妙趣;最受欢迎的要属韩文强老师的科学实验课,木制的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同学们争先恐后去探索其中的奥秘。

11.jpg

9.jpg

回馈社会永记心间

2019年,学生工作处通过模拟授课大赛、路演等方式选拔了18名支教队员,组建两支支教队:伯藜学社支教团10人和三自协会支教团8人,分别赶赴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长坪乡、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穿城镇开展支教活动,其中泗阳县穿城镇为我校结对扶贫点。

支教工作面向全校招募带队老师,学工线上的老师积极报名参加,经过综合考虑,最终蒋薇薇、唐亮、李艳玲、安岭、张苏婷、吕晶、邹金城7位老师进入指导老师团。带队老师放弃暑假休息时间,不仅要指导学生开展教学工作,与地方政府、学校接洽相关事宜,还要保障支教团日常生活及安全事宜。

为了取得最好的支教效果,支教队员前期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募捐经费购买教学器材,与校内毛毛虫俱乐部合作,募捐书籍在支教学校设立图书角,从毕业生处购买教学器材,录制招生视频等等。

伯藜支教团成员皆为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他们在国家和社会的资助下得以走进大学校园,学习上拼搏进取、生活上艰苦朴素,同时心怀感恩,积极响应学校三下乡活动号召,走进贫困山区开展支教活动,反哺社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与担当。自2016年起,他们的足迹已遍布河南、西藏、四川等省市,支教服务受益学生达九百余人次,支教事迹被中国青年报、西藏电视台、江苏教育发布、镇江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支教团不远千里,只为不辜负大山里孩子们的期盼,受助思源、获奖思进、回馈社会,伯藜支教团一直在路上。

8.jpg

10.jpg


支教队员的话

  • 魏雅婷老师说:“楼道间、操场上,‘老师好!’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 张钢老师说:“早读间,同学们送上的一只只纸鹤,一颗颗爱心,滑落指尖的是情,流入心间的是爱。”

  • 蒲小娟老师说:“学生家长的每次问候,都汇成了心中的一股暖流。”

  • 刘洁媚老师说:“一次次快门,一张张笑脸,一句句关切,再多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 李羿老师说:“一只精心折叠的千纸鹤,一句写在纸上的“老师辛苦了”,孩子感恩的话语在老师心里荡起层层涟漪!”

  • 安亚非老师说“孩子的喜欢,家长的配合是我快乐的源泉。画册上各种不同的角色,诠释着孩子们对我的喜爱,融洽的关系是对彼此的信赖。”

  • 安瑄瑄老师说:“学生积极的态度和强烈的求知欲让我充满感动,责任满满。”

  • 潘荣信老师说:“家长会结束后,家长们一句感谢的话语,一次亲密的握手,赋予了我无限的责任与动力。”

  • 韩文强老师说:“孩子的主动是我最大的慰藉。”

  • 黄碧清老师说:“在下车点等待我们的当地老师和小朋友期待的眼神,拉着我们行李箱的小手,普通话并不标准的一声声‘老师好’,让舟车劳顿的我们深受感动。”

  • 伯藜学社指导老师助理王召明说:“长途跋涉抵不住的是热心与期待,疾风暴雨挡不住的是激情与信念,水电俱无磨不掉的是责任与担当。”

  • 伯藜支教团指导老师蒋薇薇说:“我已经深深地被长坪优美的风光、淳朴的乡情所吸引、所感动。暴雨中家长送来层层塑料袋包裹的被褥,一句句朴实的方言问候‘老师吃得惯吗?’,家长见面会上,家长们脸上写满的期待,这是我脑海中一直浮现的画面。同时,支教队员们身上所呈现的江科大学子的精神风貌也让我骄傲和自豪,支教队员们烛光下认真备课的样子、课堂上意气风发授课的模样、校园里带着小朋友们嬉戏的身影,深深刻在了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