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强国”上看“伯藜学子如何培养”
发布时间 :2020-11-09 来源:学习强国

扶困助学,我们在行动⑬丨淮阴工学院:“以生为本”,做好学生资助工作

长期以来,淮阴工学院贯彻“以生为本”理念,认真落实国家有关资助政策,健全机构,完善体系;规范管理,多方拓展;励志育人,彰显特色,切实做好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实现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庄严承诺,为培养有理想、有担当、有本事、有作为,德才兼备的大学生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组数据看资助

2019年,淮阴工学院对6387名困难学生进行了受助认定,1646人被认定为特别困难学生,约占贫困生总数的25.7%,并为其做好建档工作。学校从事业收入提取学生奖助经费为1067.7297万元,占学校事业收入的6.67%,全部经费都用于校内奖助学金、勤工助学、特困补助等助学奖学相关资助。全年共有10625人次学生获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及助学金,金额1951.99万元,勤工助学等助学补助金额100多万元,校内外爱心捐助钱物折合金额近200万元等,所有助学资金都在第一时间准确无误发放到受助学生手中。

寒假一件热心事

寒假,是师生们御寒休学的时段,但对于资助宣传工作来说,却是寒假中的一件热心事。为保证资助宣传活动顺利开展,校资助中心制定好以“感资助阳光、肩使命担当”为主题的活动方案,成立活动领导小组,在学生中选派20位宣传大使,举办寒假资助宣传培训班,认真学习国家资助政策,领会省资助管理中心下发的有关文件精神,开展资助宣传活动研讨,提出注意事项和目标要求。在此基础上,宣传小组分赴贵州、河南等地开展宣传活动。通过扎扎实实的活动,把党的关怀、政府的温暖送达千家万户。

精准资助在认定

加强和规范认定,确保精准资助,促进教育公平,实现资助育人目标,这是学生资助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淮阴工学院把握好学生资助政策宣传时间节点,利用好招生阶段、报到阶段、入学教育阶段以及日常教育阶段,开展各式各样的资助政策宣传活动;每年学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一次思想和生活状况排查摸底,要求各二级学院按照本学院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总数的不低于2%报送拟实地走访学生名单,由学校组织实地走访。自2017年,学校师生志愿者累计走访1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500多个学生家庭。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认定程序,特别是按要求组织好班级评议环节,在全面掌握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及日常消费情况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困难情况;认定复查严格按规定程序进行,确保公平公正,由各学院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根据认定复查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2019年共复查了6387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根据复核和调整情况,及时更新并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据库。

“伯藜”学子咋培养

淮阴工学院有一个活跃在校园内外的大学生社团组织——伯藜学社,其成员由一批受江苏陶欣伯助学基金会资助的优秀寒门学子组成。每年随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结束后,就有一批受助的学生加入这个学社,现有成员200名。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体现助学育人的内在要求,扎实推进对贫困生实行“砺志强能”的助学育人之路,学校专门制定了《淮阴工学院伯藜学社蒲公英成才培养方案》。

淮阴工学院在全面总结过去资助育人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不断积极探索资助育人新途径和新方法,推进学生资助工作从保障型资助向发展型资助转变,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顺利入学、安心学习、圆满完成学业、励志成才。学校针对伯藜学社的工作精心规划,顶层设计,针对每一个年级特点,设计了鲜明的教育主题,充分发挥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对陶学子既能做到“物质上的扶贫”,又能做到“精神上的扶志”,为他们成才、成人、成业打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将伯藜学社蒲公英成才培养纳入学校人才培养计划,把落实江苏陶欣伯助学基金会助学宗旨、助学模式同彰显学校办学特色、育人理念结合起来,把助困与励志结合起来,把精神培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通过方案的实施,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