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耀
发布时间 :2021-05-25

【大学生】盐城工学院 梁耀  .JPG

梁耀,中共预备党员,18级,土木工程专业,B土木186班副班长,连续两学年文化成绩和综合测评均位列专业第一,曾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江苏省“三好学生”、“创能杯”第一届江苏省节能减排竞赛三等奖、第十七届“挑战杯”红色专项活动江苏省三等奖、江苏省高等数学竞赛三等奖、淮安市“8月青年志愿服务达人”等荣誉,连续4次获得校一等奖学金,1次校二等奖学金,发表1篇学术论文,主持2两项校级科研大创,申请3项发明专利, 2021年寒假与“中国好人”孙秀珍共同组织实施盐工伯藜寒假爱心辅导班项目,接连被中国大学生网、淮安市电视台、中青校园等媒体公众号采访和报导。

专业倒数到专业第一  日复一日的宿舍“隐形人”

梁耀来自淮安农村,在他高三时,父亲突然患上精神分裂症,家中仅靠母亲微薄的工资维持生计。2018年进校时,走了学校的绿色通道,同时申请了生源地助学贷款。

家境贫寒、专业倒数,他没有因此动摇过他的目标。在他室友的眼中,他俨然是一位“隐形人”。算上睡觉时间,两年来他每天待在宿舍的时间仅有8小时。剩余的时间,他不是在图书馆埋头钻研,就是奔跑在各项活动之间,直到深夜才回到宿舍。

对待学习,他从来是实事求是、不懂就问,每次一下课,梁耀就捧着书本冲向讲台,向老师请教问题。以至于材料力学老师常常调侃:“我曾经教过一个学生,特别能问问题……”天道酬勤,他的文化成绩扶摇直上,连续两年位居专业第一。

得知梁耀的家庭情况,综合了他的学习情况,辅导员刘波老师推荐他进入伯藜学社,经历过三轮的筛选,最终获得了伯藜助学金。学习之余,梁耀还会去做家教。每年寒假,他还会去当地批发市场批发春联到镇上售卖。奖学金、国家助学金、伯藜助学金、兼职费,让梁耀的大学生活有了保障。迄今,他没有向家里要过一分钱。

“抗疫”服务到助力创文  无私无畏的公益践行者

同学们笑称他为“公益大使”,他笑笑便带过。在一次校园采访中,他透露道:“小时候,书中保尔柯察金无畏的奉献精神深深感染了我。上了大学,陶欣伯基金会的无私的帮助又在无形中温暖了我。现在,我想将这些温暖传递给他人,回报给社会。”

2020年2月,也是疫情防控最为艰难的时候。团中央开始号召广大青年到村委报道,一种历史使命感驱动着他行动起来。他每天跟随网格员进户走访,登记信息。一些老人文化水平低,有过受骗经历,不能理解疫情的严重性,因而态度粗暴,“我们需要登记一下户口信息,另外,尽量不要串门啊,出门要带口罩,不要聚众娱乐。”“不行,户口簿怎么能给你看,还有我为啥不能出门啊?”面对对方的不理解,只能慢慢解释,一上午,也就跑完十几户,为了节约时间,他们中午不休息,从农户家要点热水,泡两袋方便面,在板凳上歇一会儿,就继续开始登记排查工作。

村里主要路段设立卡口后,需要24小时安排人值班,审核进出乡镇人员身份,对于身份不明的人员立即劝返。寒风刺骨,卡口旁只有一间简陋的板房供休息歇脚,里面放置着两张高低床和一张桌子。作为村里的年轻大学生,梁耀再次向村里请求前往卡口一线执勤。

疫情过后,梁耀服务社会的行动也没有停下来:大二暑假期间,在敬老院为老人剪头洗发、在路口指挥交通、在人行道捡烟头,因为在家乡助力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的优异表现,被评为淮安市“8月青年志愿服务达人”,“中国好人”孙秀珍这样感慨道:“520大学生志愿者梁耀不容易呀,战高温,顶着酷暑,来的时候是白面书生,返校走的时候是乌漆嘛黑,看着也让人心痛……”

梁耀与孙秀珍共同组织实施的2021年盐城工学院伯藜学社寒假爱心辅导项目,专门为特困儿童和残疾儿童辅导寒假作业,提供帮助。在实践地点,爱心辅导团队给孩子们做绘画、作业辅导、手工艺品培训等方面的教学,偶尔在课间还会带孩子们前往科技馆参观,和孩子们玩 “抓鸭子”、“老鹰抓小鸡”等破冰游戏。他们认真践行了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陪伴孩子们小半个寒假,填补了家长们不在家的空白,把温暖送到孩子们的心里。事后,梁耀在接受淮安市电视台采访时表示:“我们六个人都是寒门学子,想要把自己学到的知识教给孩子们,也希望他们能学有所成。”陶爷爷不仅从物质上帮助我们更好地生活,也在精神上教会了我们要回馈社会。

科研小白到论文一作  不被理解的创新探索者

大二下学期,梁耀跟随学院徐桂中副教授从事固化疏浚淤泥透水固化处理关键技术的研发,用于生态护坡。

周末的实验室,时常能见到他忙碌的身影。进实验室的时候,校园里人头攒动,出实验室的时候,校园里一片清冷,人迹寥寥。回到宿舍时,路上遇见同学,他们看到梁耀一身实验时溅上的泥浆和水泥,满脸的泥渍,半惊讶半调侃道“你从水泥搅拌车里面走出来的吧?”他们不能理解梁耀同学在做什么,每天不见人影,回来的时候又把自己搞得脏兮兮的。

他的导师徐桂中说:“很多时候,制好的试样并不能达到理想的状态。一组15个样,全部手工击实,在忙碌一天后,还要加个晚班,疲惫的状态下做出的样也很难达到要求。往往第二天还要推倒重来,做出这个决定是艰难的。为了实验的误差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他将失败的样品,一个一个从模具中取出,然后在水池边默默洗净模具,再重复起昨天的工作:将准备好的土样填进模具,振实至模具表面没有气泡。”

作为产出成果,学术论文的撰写让他十分头疼。一篇论文反反复复修改了七八遍,仍然被老师发回重改。他不禁问自己:“表格和图不够美观?还要怎么改,我已经把老师说的点做到了啊。”一时间,急得抓耳挠腮,把自己关在图书馆里,硬着头皮把图和表推倒重来,参考导师论文,熬了整整两天才终稿。

辛苦过后才会有甜头,加入徐老师课题组半年后,梁耀参与了三项发明专利的申请,目前受理证明已经发放下来。在一种弹性抗拉式柔性秸秆排水体及其成型工艺专利申请中,梁耀位列第二作者。

师长点评:

抗疫先锋、志愿达人……他以学立身,知行合一,读有字之书,行不言之教。望其过尽千帆,初心不改,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