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学书院”发表文章纪念陶欣伯先生
发布时间 :2021-09-02 来源:群学书院

金陵饭店.png

这是一张三十多前的旧照,图中这座鹤立鸡群的建筑,是南京人耳熟能详又引以为傲的金陵饭店,作为中国大陆首批六家大型涉外旅游饭店之一,从上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差不多十年时间里,金陵饭店主楼稳坐中国第一高楼的交椅。作为南京乃至中国的地标建筑之一,当时金陵饭店在境外媒体上的曝光率,估计仅次于北京天安门”,成为改革开放的标志性工程之一。

相比之下,金陵饭店创始人、著名爱国企业家和慈善家陶欣伯先生,一生起伏跌宕、气势磅礴,更是充满传奇色彩。

昨日江苏陶欣伯助学基金会发布讣告,105岁的陶欣伯先生在南京安详辞世。谨以本文作为纪念,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01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中国酒店业呈现出了蓬勃的发展。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有五星级酒店数量多达860家,这是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或许每一家大型酒店都有其特有的发展史,但在南京的市中心有这样一家五星级酒店,他是中国酒店业中最富传奇色彩,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家酒店,其创始人也有着传奇的一生。

金陵饭店,坐落于南京新街口中心位置,创建于1983年,一经建成,金陵饭店就以110米的高度坐上了“中国第一高楼”的交椅,不仅如此,这座南京地标还创下了多个全国第一:

中国大陆第一家由中国人自己管理的大型现代化酒店

中国首批六家大型旅游涉外饭店之一

拥有中国大陆第一部高速电梯

拥有中国大陆第一座大型室内停车场

拥有中国大陆第一个高层旋转餐厅

拥有中国大陆第一个高楼直升机停机坪

……

在那个物资还是相当匮乏的时代,南京鲜有10层以上的高楼,金陵饭店的落成立刻引发了全民热潮,对很多普通的南京市民来说,当年的金陵饭店颇具几分神秘色彩:

金陵饭店的总投资额相当于一座南京长江大桥的总造价,饭店主楼高达37层,拥有将近500个房间,每个房间的造价接近5万美元,大厅可以同时容纳1000人用餐。

当时饭店普通客房价格是90美元(当时约合人民币180元,差不多相当于南京普通市民三五个月的收入),并且只接收外币兑换劵。当年,市民唯一了解金陵饭店的途径就是买票参观璇宫。璇宫位于饭店36层,配备国内第一部高速电梯,从底部直达36层只需短短29秒,整个璇宫以1小时转一圈的速度缓慢旋转,坐在餐厅里可以俯瞰南京城全貌。饭店为此推出了开放政策——每天上下午各开放两场,售票3元,后来涨到5元,门票含橘子汁或咖啡一杯。

这样一座酒店的建造展示了中国政府改革开放的决心,成为了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1983年4月,日本《朝日新闻》报道:“金陵饭店能否获得成功,将是中国整个饭店行业能否现代化的试金石。”英国、加拿大等国和港澳地区的媒体也对金陵饭店建设和开业做了大量报道。“作为南京乃至中国的地标建筑之一,上世纪80年代初,金陵饭店在境外媒体上的曝光率,估计仅次于北京天安门”。

02

相比之下,刚刚过完104岁生日的金陵饭店创始人、著名爱国企业家和慈善家陶欣伯先生,一生起伏跌宕、气势磅礴,更是充满传奇色彩。

1916年12月25日,陶欣伯出生于南京江宁,10岁赴上海,就读于中法学堂和震旦大学。 

1941年,年仅25岁的陶欣伯接受重托,仅用半年的时间,完成了将三千吨器材从缅甸仰光港运送到中国甘肃玉门油矿的艰巨任务,书写了滇缅公路运输史上的一个奇迹。1955年,不甘平淡的陶欣伯又斥巨资接下了为缅甸农业贸易部处理16万吨变质陈米的大麻烦。他用自己的魄力和智慧又一次冒险成功。

1962年,缅甸军事政变使陶欣伯的事业遭遇挫折。1963年,陶欣伯带领全家到新加坡定居,1968年开始投资房地产,在金融区珊顿道建造了“欣光大厦”,取自己和夫人刘光藜名中各一字以示纪念。这座大厦成为当时的商业建筑物先驱。也在这一年,陶欣伯入股新加坡置地,持有约25%股权,并出任公司主席。 

陶欣伯执掌新加坡置地期间,带领企业从一家小公司发展成新加坡房地产巨擘。最令他引以为豪的成就是在新加坡金融中心莱佛士坊兴建蚬壳大厦。这项投资的回报出奇地高,约4年的租金就收回了成本。同时,新加坡置地还和渣打银行一起建造了渣打银行大厦,在上世纪80年代的新加坡,蚬壳大厦和渣打银行大厦双楼并立,傲视莱佛士坊。 

上世纪80年代初,新加坡政府招标填海打造滨海中心地段,陶欣伯中标。当时这块地皮还处在围海填土阶段,敢买下一块还泡在水里的地,需要很大魄力。后来,新加坡置地在这里领衔开发了滨海广场,现在是著名的购物中心。 

陶欣伯常说:“老天给了我5个孩子,我在事业上也有5个‘孩子’,即欣光大厦、滨海广场、吉利福中心、蚬壳大厦和新门广场,个个都出类拔萃。他携全家移居新加坡,并极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正式开启了自己的船运生涯。仅用短短三年,事业就已风生水起。

金陵饭店奠基.png

陶欣伯对祖国始终感情很深。“文革”结束后,离家30多年的他回到故乡,嗅到了中国的商机。陶欣伯在中国的第一项大投资是在家乡南京兴建金陵饭店。之所以选择南京,他曾开玩笑地说,北京衙门太多,上海人太聪明,外地人在广东做事太复杂。1983年开业的金陵饭店高37层,成了当时南京的标志性建筑。此后,陶欣伯接连打造了上海世贸商城、北京亮马河大厦、南京状元楼酒店,以及上海新天地的住宅等项目。

03


1991年,年逾古稀的陶欣伯在回到祖国以后,与夫人刘光藜一同热心教育,慷慨解囊,创设学校与基金,希望将自己取之于社会的财富以资助教育的方式还诸社会。他先是出资100万元重建江宁允公小学(原名横溪中心小学),2006年,又投资改善了学校的硬件设施。1997年,他接受友人的建议,创立陶欣伯教育基金(TSPEF),设立奖学金,以培养、储备企业家人才为宗旨,主要面向家境贫寒但有志攻读工商管理硕士、且被哈佛商学院或斯坦福商学院录取的中国籍留学生。受助对象被称为“陶学者”。一名“陶学者”说,他一直记得陶欣伯的三句话做事要投入、待人处事要透明、出错的时候责己不怨人。陶欣伯还对申请奖学金的学生提出一点要求,即毕业后须回到中国大陆工作至少两年,以报效祖国,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截至2019年,已有99名学生获得资助,其中大部分完成学业后回到了中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中国的经济建设贡献力量。

陶欣伯对教育事业的这份热忱,既缘自他身为优秀企业家所具备的家国情怀,也基于他对中国社会状况的基本认识。他虽在海外生活多年,但依然心系祖国发展。他表示:“我与我老伴作为中国人,一生都不忘本。我们身在国外,但总是在想中国如何好起来,我与外国人交流时总是对中国充满信心,而且相信中国会好起来,我们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和基因在适当的时候就能被激发出来。”

陶欣伯对教育的重要性还有着更为深刻的体会,他主张“教育是立国之本,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只有帮助年轻一代提高文化知识管理水平,积极填补城乡之间的差别,才能保证国家在健康的道路上持续前进。”而在中国,仍存在有大量有志学子因家境贫苦、无力负担学费被迫放弃求学理想,为此,陶欣伯认为,应当向亟需经济援助的学子伸出援手,鼓励他们申请助学金。同时,出于缩短城乡差距的考虑,他将扶助对象从之前被名牌大学录取的顶尖人才调整为村镇出身的普通青年,使后者有机会完成大学学业,改变命运,进而成为连接乡村与城市的桥梁。

陶先生和陶学子.png

2006年,陶欣伯又创立江苏陶欣伯助学基金会,面向本科生,“资助贫困有志,奖励品学兼优”,该助学金的获得者被称为“陶学子”。自2007年起,基金会陆续与东南大学、淮阴工学院、淮阴师范学院、江苏大学等22所学校建立合作关系。至2019年,基金会累计资助人数8,707人,累计捐赠金额共10.7亿元。由于在资助学子方面取得了较为优异的成绩,“伯藜助学金”项目先后荣获江苏省第二届慈善大会“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第二届“中华慈善奖突出贡献(项目)奖”、“2014年度十佳公益慈善项目奖”与2019年度 “江苏最美资助人”提名奖。

以上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陶欣伯的无私付出。为保障基金会长久运营,陶欣伯先后向基金会进行捐赠,2013年6月,他将自己在新金陵饭店中25%的股权(股价转让价格为2.98亿元)转让给基金会。2015年,他又向基金会捐赠5000万美元,至2019年已累计捐款10.7亿元。

退休后的陶欣伯除了做慈善,大多数时间都在和夫人去各地度假颐养天年。他们每年12月至次年2月住在瑞士,三四月间会在美国洛杉矶,9月返回亚洲。2013年4月,相濡以沫70多年的夫人去世,慈善成了陶欣伯唯一的寄托。2014年2月北京师范大学公布的“2013中国捐赠百杰榜”上,陶欣伯位居第四。他说,在自己百年之后,基金会将继续运作下去,生生不息。 

晚年的陶欣伯和夫人先后捐巨资成立了“陶欣伯教育基金”和“江苏陶欣伯助学基金会”,扶助千万学子,为中国的教育事业持续造福,实现了回馈家乡和回报祖国的心愿。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