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夏天,阔别一年的“暑期社会实践项目”重新上线,并迅速点燃陶学子们的热情。在申报通知发出到截止的短短两周时间内,我会共收到了19所项目合作院校的42个项目申请书。经过复议评审,最终32个项目获得我会立项资助,包括15个伯藜支教项目、9个社会调研项目、4个志愿服务项目和4个陶校友风采录项目。据结项后的统计,在散点疫情和洪涝灾害的双重影响下,仍有27个项目团队安全顺利地完成实践活动,参与陶学子总人数为273人,项目服务总人数达到3,972人。
“假期社会实践项目”着重于让陶学子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校园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具体的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为服务基层社会做出贡献。我会自2015年起,每年寒暑假持续在项目合作院校中开展“假期社会实践项目”,其中暑期社会实践可申报的项目类别包括伯藜支教、社会调研和志愿服务等三类。
今年的社会调研类项目主题涉及特色农产品产业模式和市场情况、文旅结合的特色农村旅游、乡村就创业现状、农村电子商务可持续发展、农村留守群体幸福感等热点话题,契合了国家“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反映出陶学子深入了解家乡、服务基层社会的意愿和志向,且调研报告的含金量较去年继续提升。志愿服务类活动更是主题广泛,将陶学子的关怀和帮助带到了农村务工人员子弟、留守儿童、基层社区和陶学子母校。参与项目的陶学子收获到感谢与肯定的同时,也获得了自身的成长。
江苏科技大学伯藜学社以“调研就创业·助力乡村兴”为主题针对河南省开封市杞县城郊乡的三个村进行了调研。他们在结项报告中写道,“此次项目研究的重要价值在于,识别出了促进乡村人民就业创业发展的关键外在制度因素和内在需求因素等。团队通过对城郊乡发展状况进行总体把握,运用多案例研究方法,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大基本点(即产业兴旺为立足点、生态宜居为关键点、乡风文明为切入点、治理有效为支撑点、生活富裕为根本点),重点对官刘寨、梁堂、北花园等村进行实地调研,了解现阶段乡村就创业形势,发掘目前真实存在的、不易得到有效解决的问题,探索乡村人民实现高质量就业、创业致富的途径和道路,研究乡村就业和创业发展布局对带动乡村经济、文化、创新、绿色、健康等方面发展的积极作用。”
“双减”政策下孩子们的假期生活如何安排成为家长们焦心的问题。南京晓庄学院原计划开展伯藜支教项目,在疫情影响下及时应变,项目团队来到南京市雨花台区铁心桥街道大周路马家店社区,为当地1-6年级20余名儿童开展“暑期托管志愿服务”。本次活动也得到了社区、家长、孩子们的一致好评。对社区而言,这是落实国家“双减”行动,助力社区及时推出“暑期托管志愿服务”。南京晓庄学院陶学子们的加入为社区注入了有生力量,与当地街道关工委的落实“双减”工作重点相契合。对儿童而言,陶学子们给儿童的假期带来不一样的体验,通过生动讲解红船精神,传播党史相关知识;通过“科技强国”主题课,培养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与此同时,陶学子们还给儿童带去更多的陪伴,和他们一起度过了有意义的假期。对家长而言,让孩子参加社区托管服务,也为父母减轻一些负担,减轻父母照顾儿童的压力等。
“暑期社会实践项目”的各支团队在给服务对象带去帮助和欢乐的同时,项目成员们自身也在实践过程中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与感悟。来自江苏师范大学项目团队的刘昞杄谈到,“与其说我们是调研者,不如说我们是倾听者。从定向问题到家长里短,从一开始的拘谨到热情的招待,城西镇不仅见证了我们团队成员之间深厚友谊的诞生,更见证了这一方土地的纯粹与温情。我有许多收获。有言‘绝知此事要躬行’,作为项目负责人的我,虽然在项目展开前已经拟定好流程,安排好了大家的工作,可进行实操的时候,难免会遇到意料之外的事情,而灵活地处理这些事情增强了我的自信心以及应变能力。还有言‘人间自有真情在’,在项目展开期间,我们受到了当地居民的热烈欢迎,他们不仅很配合我们的调查,还对我们进行了热情的招待,这让我们很感动。深入基层社会,我们感受到的,更多是身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身为陶学子肩上的责任。日后学有所成,希望能为家乡做出贡献。”
淮阴工学院的伯藜支教项目团队表示,“做好这项暑期社会实践就得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面对这群特殊群体的孩子们要有漫长的心理坚持能力,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时刻关注着他们的变化,对于不同情况的孩子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如有行动不便的孩子,要鼓励他向前迈出步伐,对于性格内向的孩子要主动与他们交流,完成布置的任务之后,要给予及时的适当的夸奖等。公益活动不是因为有意义才去做,而是做了才有意义。伯藜学社的陶学子们通过此次社会实践能够培养同理心与社会责任意识,用自己的行动去帮助到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陶学子们的收获与感悟正是“假期社会实践项目”的愿景,基金会也将持续通过该项目“让陶学子走进乡村,接触社会,锻炼能力,服务社会,提升自我”。
撰稿 陈超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