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伯藜学社间工作经验交流,提升社长的领导力,实现将伯藜学社打造成“有梦想陶学子的成长舞台”的目标,4月23日,我会通过线上直播的形式举办2022年春季“伯藜学社社长交流会”,让各项目合作院校伯藜学社社长重逢。东南大学团委学生社团管理工作部部长罗澍老师、基金会张利伟秘书长和江君老师参与直播并与同学们分享互动,基金会沈梦妮老师担任本次交流会主持人。约110位伯藜学社社长和社长团代表参与了此次直播交流。
基金会江君老师致辞开场,提出每一位社长都应思考“我将带领社团走向何方?”他提示说,在疫情影响下,社长应起到引领性的作用,去带领团队思考如何有效地开展特色活动、解决实际问题、发掘陶学子需求以及围绕发展型助学模式提升陶学子能力。他鼓励社长们,面对疫情下的不确定性,努力提升自我,带领陶学子去拥抱不确定性,在不确定中找到确定。
此次交流会特邀东南大学罗澍老师以“高校学生社团的建设管理与学生骨干的成长路径”为主题展开分享。从“为什么要参加社团”“社团能带给我们什么”“今后走向社会该怎么办”等问题出发,罗老师就高校学生社团的定位认识、高校学生骨干的能力养成以及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传承等三个方面,细致分析社长作为领导者,应如何思考、如何谋划发展蓝图、应具备哪些能力、拥有怎样的格局等。罗老师与社长们共勉:“人能走多远?——这话不是要问两脚而是要问志向;人能攀多高?——这事不是要问双手而是要问意志。”社长们在听完罗老师的分享后表示深受启发。
目前正值各校伯藜学社骨干换届,为促进学社的换届传承,基金会邀请了伯藜学社前任及现任社长代表分享他们的经验和心得。
淮阴工学院前任社长王成宝、南京农业大学前任社长徐星星满怀赤诚地与大家分享他们作为“过来人”的工作经验以及社长们最关心的问题:如何调动陶学子积极性、如何发展学社特色活动、如何应对骨干工作懈怠期、如何进行多社团合作、平衡个人学习以及社团工作等。王成宝分享时说道:“对伯藜来说情怀不仅仅只是浮于表面的字眼,而是需要充满感情传承下去的灵魂”,引发了新老社长的共鸣。
在现任社长工作交流的环节,社长代表们充分展示了各自有特色的活动、规章制度以及大家在任时的感受,譬如南通大学的“我的大学故事分享会活动”、淮阴工学院的“蒲公英成长期”和招新答辩制度、南京农业大学的“社长助理制度”、南京师范大学的“南师伯藜陶学子手册”、淮阴师范学院的“每周例会”等,都很有代表性。他们说:
“学社之所以是学社,是因为有可爱的陶学子。”
“一个制度的最高境界是让大家感受不到。”
“因为需要和被需要,学社才是成立的。”
“我并没有后悔留任,虽然当时有犹豫,但这一年我很快乐。”
线上分享虽有局限,但是无法阻碍大家互相交流的热情。各校伯藜学社社长、骨干积极参与,分享解决学社发展问题的方式方法,为疫情防控常态下的学社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彰显了伯藜学社的“家文化”。张利伟秘书长也在评论区留言鼓励大家:“面对目前的新冠防控情况,大家应该大胆地把一些活动移到线上,充分利用线上优势把大家聚集起来。”
在会议结束之际,沈梦妮老师表示这次交流会只是一个契机,希望所有参会的成员们能利用这次机会,与兄弟院校的社长团们相互认识,方便大家在后续工作中能够更加及时有效的交流。并诚挚邀请全体同学有机会到基金会、到“家里”来坐一坐。在对话框的一句句“再见”中,大家恋恋不舍地离开会议室。
时间虽短,未来可期,期待疫情散去,可以在线下面对面,见到同学们可爱的面庞。期待社长们可以带着交流会的收获,把伯藜学社传承好,把学社建设成助力陶学子成人、成才、成业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