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志鹏,男,汉族,2001年10月出生,共青团员,盐城师范学院海洋与生物工程学院生物科学专业2020级本科生,现任盐城师范学院学生会执行主席。曾获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全国优秀共青团员、“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金奖、国家奖学金等省级以上荣誉30余项。聚焦地方特色产业,着力白首乌深加工,他作为白首乌深加工研发的代表,获批6项国家发明专利,发表7篇高水平学术论文。重视学术成果落地转化,他将小首乌做出大产业,用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其时代“新农人”的典型案例及先进事迹多次被《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20余家主流媒体报道。
红色宣讲:聚焦“四史”走基层,一颗初心铸信仰
躬行实践,根植红色沃土传承革命信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朱志鹏先后带领团队成员查阅文献专著300余部,搜集30000余幅照片,前往盐城市30家中小学、高校和盐城市青年之家以及5家企业开展“四史”宣讲教育活动。
至今,约有10000名青少年听过他们的宣讲。作为宣讲人,他最多一天宣讲八场,无数次讲到声音沙哑、含着咽炎片继续坚持,无数次因各地奔波双腿酸痛迈不开步伐,无数次因时间紧张两餐并作一餐……但他每次宣讲都是斗志昂扬,倍感荣光,他认为自己是“四史”革命精神的宣传员,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播种机!
博爱实践:志愿请缨战疫情,一腔热血显担当
2021年7月,南京禄口机场出现新冠疫情,他第一时间赶往南京请缨出战,穿上战袍,勇彰青年担当本色。他志愿服务400余个小时,主动请缨密切接触者和高风险人员的核酸化验工作,受任化验60000余份样本。在这场防疫志愿工作中,他还是疫情数据的“守夜人”。为了让专家人员更好地了解疫情动态,他深入钻研,自编“PHP”程序,反馈最新数据动态。有了程序的助力,实现了工作效率在人手不足、争分夺秒的抗疫环境下提升将近百分之五十。
工作之余,运输,协调,登记……哪里有空缺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他为从外地赶来的医务人员找旅店宾馆,相互帮助扶持,累了就睡在不到十平米的方舱实验室,44天的高强度工作使他的左手软骨组织严重性损伤,但他从未抱怨。曾经支援过湖北武汉的主任医师张少华对他高度评价:“从小朱身上我看到了当代年轻人的担当!”
扎根乡村:科技创新促发展,一份使命助振兴
白首乌是盐城滨海的特种经济作物,而白首乌活性物质的提取是一项难题。为了取得一手研究资料,周末,他就带着自己的实践团队奔赴滨海白首乌种植基地,采集样本,与农户交流,寒暑假更是驻扎在实践基地。寒来暑往,近百次地往返实验室和田头,一次次优化研究方案,检验研究成果。数日的冷板凳终于换来了新成果!他首次研发出白首乌中活性成分高效提取的工艺流程,解决了中草药白首乌产品等级低、附加值少等关键问题。滨海县政府相关部门对他的研究带来的经济规模效益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目前,他已公开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7篇,获批国家发明专利6项,依托学术成果,他创办公司,带领团队投身创业实践,荣获“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金奖!
作为国内中草药白首乌深加工产业的代表,他奔赴田间地头,向白首乌种植农户推广核心技术。当地农户都认识这个来自盐城师范学院的小伙子,他带上草帽,扛着铁锹,用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的先进事迹被《人民日报》《中国日报》《中国青年报》等20余家主流媒体相继报道。
师长点评:沐浴资助阳光,践行感恩初心,这就是朱志鹏,在实践中增长工作本领,在艰苦奋斗中砥砺意志品质,在为人民服务中茁壮成长!未来,他决定继续将科研做在祖国的大地上,将乡村振兴福利带到农民兄弟的心坎里,把盐城特色中草药白首乌系列产品推向全国甚至世界,从“新农人”走向“兴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