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践行我会“资助贫困有志,奖励品学兼优;鼓励回乡创业,服务基层社会”的宗旨,充分展现陶学子的青春风采,树立陶学子的先进典型,激励广大陶学子自立自强、奋发进取,引导更多陶学子向身边的榜样学习,我会日前在项目合作院校范围内开展了2022-2023学年“伯藜之星”推选活动。
本次推选共收到来自22所高校的66份推荐材料,包括“励学之星”申请22份、“励行之星”申请22份、“励志之星”申请22份。根据《江苏陶欣伯助学基金会“伯藜之星”推选办法》,我会组织评委,经过严格评审,最终评定51位陶学子为本学年“伯藜之星”,即将颁发证书与奖金。公示名单请见文末。
在以伯藜之星为代表的陶学子中间,父母怙恃缺失、家庭教育困乏的情形不在少数,然而他们心中的理想与信念不减反增、意志与勤奋引人瞩目,由此成为万千学子的榜样。
【典型代表】
江苏大学农业工程学院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1901班班长范玉龙来自全国超级产量大县、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他记忆中最难抹去的场景,是收获时父辈们几日几夜不眠不休:用镰刀割麦子、用双手掰玉米、从土里刨花生,手掌上沟壑纵横。于他而言,现代农业装备与技术的意义既贴近又深远,而成功考入以农机为特色和优势的江苏大学更是得偿心愿。入校以后,他几乎没有一日懈怠,始终把自己当作一把刺破命运束缚的长剑。在学业中,他的绩点蝉联4年专业第一。在科研方面,他没有辜负学校所搭建的国际化平台与人才高地的支持,先后带领团队以“智能家用植物培养箱”获得第五届中国高校智能机器人创意大赛一等奖并获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以“超声波振动式温室作物自动授粉机”获得第九届全国大学生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相关学科专业创新创业竞赛二等奖并获批专利,以“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喷雾机”赢得2022年“西门子杯”中国智能智造挑战赛一等奖,以“自走式静电喷雾机”斩获“沃得杯”第七届国际大学生智能农业装备创新大赛特等奖,以“喷雾作业实时监测系统”获得2022年RoBoCom机器人开发者大赛工程创客技术竞赛国赛二等奖并获批专利。他以农业现代化技术重新诠释“面朝黄土”,以实际行动激励农工学子“躬耕田野”。在本轮推选中,范玉龙同学以一致高票获得“伯藜之星—励学之星”称号。
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级陶学子王园丹的求学之路跨越1300多公里。她来自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青龙镇,土家族,现任德江县大学生联合会团支部书记、扬州大学伯藜学社社长。她曾经一个学期服务于7个青年志愿者社团,一个暑假加入4个“三下乡”团队:资助宣讲、乡村调研、支教助学、党史教育,累计进村入户走访家庭经济困难学子150余次,参与暖冬行动活动6次、关爱老人7次及其他50余场返乡志愿服务活动,累计志愿服务时长618个小时。她所主持的《筑梦扬城红色文化工作室》项目获得扬州大学第八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2022伯藜创业大赛三等奖,这一工作室所开发的红色文化教育课程已在一系列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中浸润人心。她以返乡志愿服务组织者的身份连续两年带队伯藜学社前往德江县复兴镇中心完小支教;返校后,又通过伯藜学社在校园内组织公益活动,为支教地小学众筹图书600余册、众筹善款2万余元。山区小学寄来了感谢信,中国青年网、交汇点新闻、扬州教育等国家级、省市级媒体也相继关注和报道。在她的带领下,伯藜学社获评2022—2023年度“最扬社团”“红旗团支部”以及扬州市“优秀社团”。在本轮推选中,王园丹同学以一致高票获得“伯藜之星—励行之星”称号。
盐城师范学院英语师范2019级陶学子姜荣春来自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城头镇一个贫寒的家庭,高考全校理科第一,却坚定地选择了乡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立志返乡任教。对他来说,返乡任教不仅是职业愿景,而且是家庭的必须。一方面,乡村孩子需要优秀教师的扶持;另一方面,丧失劳动力的双亲需要懂事儿子的呵护。在校期间,姜荣春完美协调好了学业领先、科研当先、社团骨干与学生服务工作的时间冲突,他说:“平衡要做得好,首先要学会从黑夜中借点时间延长你的白天。”他先后获得“江苏省大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校级优秀学生干部”“校级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称号,先后取得中国教育学会会员资格,主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科研项目一项,参与发表国外英文期刊一篇,撰写文章被学习强国平台收录一篇、连云港日报收录一篇等,参与编写《新时代江苏资助工作者风采录》,该书已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21年,他被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联合授予“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荣誉称号。在本轮推选中,姜荣春同学以一致高票获得“伯藜之星—励志之星”称号。
【公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