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上午,来自全国7省市的陶学者、陶校友,在宁11所项目合作院校陶学子代表与指导老师,江宁允公小学师生、芬资幼儿园教师代表,我会理事以及陶先生生前亲友计340余人,在雨中齐聚南京江宁横溪,向陶欣伯先生、刘光藜女士的墓碑致祭文、献花束。
在这春雨朦朦、草木吐绿的清明时节,人们从四面八方聚集于此,只为共同缅怀两位心怀大爱、慷慨无私的老人——陶欣伯先生与刘光藜女士。两位慈祥的老人不仅是在场所有人心中的楷模,更是大家永恒的怀念。
“伯为尊长,藜为火炬”。两位老人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为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培育乡村创业人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深知教育对于国家兴盛和社会安康的重要性,因此将自己的心血和智慧倾注在这片热土上。他们关心每一位陶学子、陶校友和陶学者的发展,努力为大家铺平学习和发展的坦途。正是有了他们的超前谋划与慷慨付出,我们才得以踌躇满志的走向更广阔的天地,立足于更坚实的未来。
“欣然乐从,光风霁月”。两位老人不仅是慈善事业的先锋,而且是我们永远的道德楷模。他们虚怀若谷、高瞻远瞩、无私奉献、福泽后生,身体力行的诠释了什么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他们的生命虽然逝去,但他们的精神将永远留存在我们的心中。
全体默哀之后,南京理工大学2023级陶学子张悦琳、南通大学2018届陶校友刘鹏程先后代表大家向陶欣伯先生、刘光藜女士朗诵祭文。
张悦琳同学来自祖国西北地区一个原国家级贫困县,因为蒙受伯藜恩泽,得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于窗明几净中心无旁骛的钻研、深造。她饱含情感的说道:“当我成为一名陶学子,和陶爷爷、刘奶奶的善心相拥的时候,我便知我数十年如一日的苦读没有白费。只要心怀赤诚,无论身处低洼或裂谷,总有这样可亲可爱的前辈们用自己一生的经验和积蓄,为在生活的荒漠中徘徊的我们铺路,带我们找回生命的绿洲,如一簇火把,燃烧自己,只为点亮后生。”
刘鹏程校友现就职于上海享物公益基金会。他作为南通大学伯藜学社第五届社长,曾经怀着激动而兴奋的心情,受到陶欣伯先生的亲切接见。他深情回忆道:“虽然只是匆匆会面,但是陶爷爷的精神能量却对我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毕业后,他以强烈的公益热情投入到教育慈善事业当中,日日四处奔波,只为能够将捐赠物资亲手送到“祖国的毛细血管”,将伯藜的光芒辐射到山区的孩子们中间。
“公益是将小小一个我和陶爷爷联结起来的词汇。经历得越多、去过的地方越多,我越来越感觉到陶爷爷是真正的‘国之大者’,他的目光总能温柔地落在那些从广大农村、边远地区出来的有志青年身上,而我现在做的事情恰好是在关注那里的未成年人教育事业,这是小小的一个我想给这位老者、给这个世界的回应。”刘鹏程的无限感慨道出了在场人士的心声,引发强烈的共鸣。
祭文朗诵毕,参加祭拜仪式的全体成员依次向陶欣伯先生、刘光藜女士的墓碑敬献了鲜花,纯洁的花朵给这一方小天地带来勃勃生机。
仪式结束后,30余位陶校友代表自发前往基金会参观、团聚,互叙别后友情,建立新的连接。我会李建伟理事长、张利伟秘书长热情接待了校友代表们,并勉励他们加强相互联系,像石榴子一样紧密团结;传承伯藜精神,像火炬一样照亮陶学子前行的路。
截至目前,已有约9,500位陶学子先后“毕业于伯藜”,他们分别在各自的学习和工作岗位上扎根基层、创造美好、造福他人,用实际行动践行两位老人的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