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纪行
发布时间 :2010-07-08

南京师范大学  赵大旺

    西安,曾经在我的印象中一直是诗词与历史中读到的长安,还记得东方朔厥壤肥饶,此所谓天府陆海之地”的富饶与丰腴;班固横被六合,三成帝畿”的豪情和霸气;还有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的潇洒豪迈,也有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的奢豪与颓靡,想当然的感觉西安就该是恢宏的汉唐气象。见到西安,发现它的确是如此:秦川大地千沟万壑,高岸深谷横亘起伏,经历过视觉上如此的落差方能真正体会何为瑰丽神奇”、何为惊心动魄”,如此雄奇,只有汉、唐消受得了,中国最为强盛的汉唐王朝都是定都长安,并且用他们的赫赫武功为长安的雄奇又增一笔浓墨。
    此行所见最多的,是帝王陵寝,秦之始皇陵、汉之茂陵、阳陵、唐之乾陵,对这些明君圣主”,长安百姓生要倾家供奉、顶礼膜拜,死还要献出良田、大动工程为其修陵,历朝历代皆如此,秦是如此,秦亡了,长安父老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史记•高祖本纪》);迎来的汉又如此,江山代代易主,百姓代代受苦,这千年兴替,何时算是熬出头?无怪乎欧阳修会感慨长安城里人先老”(《渔家傲》)。如今一切都过去了,只剩下我们一群后辈书生对着这些独处荒野的高陵广墓,漫想千年。帝王们害怕死后孤独寂寞,广建陵墓,又徙来百姓为其守陵,机关算尽,终免不了受千年的寂寞,还留下身后穷奢极欲”的骂名,吾深为其不取也。
    此次所见设施最全当数阳陵,规模最宏堪推乾陵。景帝几乎是将生前居住的整个宫室搬到地下,一切宫廷建制应有尽有,把气势做得远胜于其父的霸陵,但历史并未因此抬高他,检诸史籍,虽说同创文景之治”,但对于他,太史公是吝惜笔墨的,留给他的文字无论数量还是蕴含的深情,远不及其父文帝,当司马迁饱含深情地记录下文帝遗诏中当今之时,世咸嘉生而恶死,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史记•孝文本纪》)时,他心中是否已经把他们父子俩的高下有了比较了呢?再说乾陵,宽敞的甬道两旁翁仲林立,墓道门雄伟敦实,还有蕃将俑日夜宿卫,陵里有些什么陪葬品尚不知道,但以乾陵的规模来看,百姓劳役之苦却并不难想象。其他的唐代陵墓我并未见,但高宗遗诏园陵制度,务从节俭”(《旧唐书•高宗本纪下》),我不禁哑然,如此宏伟规模竟已是大发慈悲、一切从俭了,那其他唐代皇陵该是如何规模?
    当然,在西安的三天,并非都是如此的悲天悯人,也常常会有发现历史的惊喜,朋友问我对哪儿印象最深,我毫不犹豫地回答,是碑林”。的确,西安古迹不可谓不多,积淀不可谓不厚,但在其它各处少有能将千余年历史一览无余的,唯有碑林一地能让人直观而连贯地感受西安作为千年古都的魅力。西安碑林素有唐宋刻石渊薮”之誉,其收集碑文之多、价值之高,海内仅有,在这里我见到了许多耳闻已久却无缘目见的名碑名刻。古人行事处处把百行孝为先”放在心上,一入碑林,便远远看见正对大门的唐《石台孝经》,石经亭上有碑林”二字,旁边有人议论说是林则徐手笔,因发配新疆,心情不好,所以碑”字上少写了一笔,我一笑了之:只要稍见过几本汉魏或唐人字帖,就该知道碑”字从来就是这么写的。信步进入第一室,这里有目前仅存的一套最完整的十三经刻石,即文献学者津津乐道的唐《开成石经》,古人将儒家经典刻石以备抄写或捶拓由来已久,东汉《熹平石经》、魏《三体石经》,可惜这些现在只剩下些残字,保存最完好的是这部唐《开成石经》,历来言版本者得着一部宋元旧堑即惊为罕见,视若珍宝,有唐代保存完好的十二部经典(《十三经》无《孟子》),没有经过刀笔匠”的翻刻妄改,拿它与今本经文对读校勘,对于古籍的整理与研究是多么有价值啊。我是个书法爱好者,所以刚进入第二室,就觉得处处是惊喜,以前只看到的一些拓本或摹本的名碑,如今得以亲眼目见真容,如我最喜爱的、并且一直在学的颜真卿,就有《颜氏家庙碑》、《颜勤礼碑》、《多宝塔碑》、《郭家庙碑》、《臧怀恪碑》,现在即使是看着当时拍的照片也不可抗拒地被它们震住,古朴敦重、笔力浑厚、丰润饱满,不由想见颜鲁公风骨人格,当其受诏宣抚叛将李希烈,希烈养子千余人露刃争前迫真卿,将食其肉。诸将丛绕慢骂,举刃以拟之,真卿不动”,为守节,自甘投身赴火,及其斥责群小,慷慨激昂,吾今生向八十,官至太师,守吾兄(即颜杲卿,禄山反,首举义兵,及被害,诟骂不绝于口)之节,死而后已,岂受汝辈诱胁耶!”(《旧唐书•列传第七十八》),至此方能真正体会何谓人如其字”:只有颜鲁公这样的铮铮傲骨发诸笔端,才能有如此的雄奇健硕。
    其他著名书家王羲之、褚遂良、柳公权、张旭、怀素以及明清诸家,数不胜数,也不必再数,短短两个多小时,看到如此多的名作,自秦《峄山石刻》,中经汉魏、盛于隋唐,宋元明清、下达民国,代代有名碑,将中国两千余年的历史用碑刻串联,恢宏瑰丽,试问何处还能有如此魄力?
    西安此行不虚,归来聊命此篇,虽间有牢骚,无涉宏旨,然所观所想,足志此行,姑且存之。